[發明專利]一種自驅動微流道散熱系統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44705.1 | 申請日: | 2020-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702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釧;李君;曹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先方半導體有限公司;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3/38 | 分類號: | H01L23/38;H01L23/40;H01L35/10;H01L35/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張瑞瑩;張東梅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東新區自***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驅動 微流道 散熱 系統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自驅動微流道散熱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流道熱沉,其貼附于待散熱器件的表面,包括:
第一絕緣層,其表面設置有第一電極層,所述第一電極層為圖形化電極;
第二絕緣層,其與所述第一絕緣層相對設置,所述第二絕緣層的避免設置有第二電極層,所述第二電極層為圖形化電極;以及
若干熱電元件,各熱電元件的兩端分別電連接至所述第一電極層以及第二電極層,各熱電元件之間的間隙形成流道;
泵,其電連接至所述微流道熱沉的第一或第二電極層;
冷卻器,其與所述泵及所述流道配合,形成冷卻液流動的管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驅動微流道散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熱電元件包括交替設置的P型材料及N型材料。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驅動微流道散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或第二電極層表面包括阻擋層。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驅動微流道散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或第二電極層的材料為銅、鋁、金、銀、銦、多孔鎳、鉬中的一種或其合金。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驅動微流道散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層的材料為金、銀、鉭、銅、銻、鎳、鉬中的一種或其合金。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驅動微流道散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絕緣層或第二絕緣層上設置有硅通孔,所述硅通孔與對應的第一電極層或第二電極層電連接,所述泵電連接至所述硅通孔。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驅動微流道散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層或所述第二電極層包括外接電極,所述泵電連接至所述外接電極。
8.一種微流道熱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在第一絕緣層表面沉積制作圖形化的第一電極層,并在所述第一電極層表面沉積阻擋層;
在所述阻擋層表面旋涂第一光刻膠,并沉積P型材料;
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膠;
在所述阻擋層表面旋涂第二光刻膠,并沉積N型材料;
在所述第二光刻膠表面形成焊料層;
圖形化所述焊料層,并去除所述第二光刻膠;
在第二絕緣層上刻蝕通孔并制作硅通孔,然后在所述第二絕緣層表面沉積制作圖形化的第二電極層;以及
將所述第二電極層與所述焊料層鍵合密封。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形成所述焊料層之前,先在所述第二光刻膠表面沉積阻擋層。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刻膠和/或所述第二光刻膠的厚度為10um-0.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先方半導體有限公司;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先方半導體有限公司;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4470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靜音式柴油發電機組
- 下一篇:一種角色控制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