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裝置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43560.3 | 申請日: | 2020-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011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良芬;張樂陶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5/16 | 分類號: | H01L25/16;H01L25/00;H01L33/60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杜蕾 |
| 地址: | 516006 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裝置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背光裝置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方法通過采用黃光工藝制備反射層于所述背光裝置內,以得到高精度且膜厚均一的反射層,相比于現有技術,提高了背光裝置的背光亮度以及光效。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背光裝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面板顯示行業的發展,面板制造技術將朝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發光效率的方向行進。
目前,Mini-LED?LocalDimming?背光因為亮度高、壽命長、不“燒屏”、功耗低、成本低以及可靠性和適應性高的優勢,已成為挑戰OLED顯示的一項技術。
但是,現有的Mini-LED背光裝置制備過程中,需要利用鋼網涂敷白油以提升發光的反射率,但是白油工藝制作粗糙,精準度差,厚度均一性控制不佳,進而影響發光的均一,降低了光效。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裝置及其制作方法,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因反射層工藝粗糙,精準度差,使得反射層的厚度不均一,進而影響發光效果以及光效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裝置的制作方法,所述背光裝置包括電晶體區以及裝貼區,所述方法包括:
S10、于基板上制備對應所述電晶體區的電晶體器件、對應所述裝貼區的信號導線以及位于所述電晶體器件與所述信號導線上方的間隔層,其中所述間隔層在對應所述信號導線處形成有第一開口,以暴露所述信號導線的上表面;
S20、采用黃光工藝制備反射層于所述間隔層上,其中所述反射層在對應所述第一開口處形成第二開口,以暴露所述信號導線的上表面;以及
S30、對應所述第一開口以及所述第二開口依次制備導通件以及發光件于所述信號導線上,以形成所述背光裝置。
在本申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步驟S10包括:在所述電晶體區以及所述裝貼區形成第一金屬層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金屬層上方的第二金屬層,其中,所述電晶體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屬層的柵極,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金屬層的源極和漏極。
在本申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屬層以及所述第二金屬層位于所述裝貼區的部分疊加形成所述信號導線,所述發光件包括正極端子以及負極端子,且所述信號導線包括與所述正極端子電性連接的第一信號導線以及與所述負極端子電性連接的第二信號導線。
在本申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背光裝置還包括綁定區以及電源,且所述綁定區內設置有與所述電源電性連接的導線,所述步驟S10包括:在所述綁定區形成所述第一金屬層與所述第二金屬層、以及與所述第二金屬層電性連接的導電膜層,以共同組成所述導線。
在本申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電源的正極通過所述導線與所述源極電性連接,所述漏極通過所述第一信號導線與所述正極端子電性連接,所述負極端子通過所述第二信號導線與所述電源的負極電性連接。
在本申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正極端子包括紅色正極端子、綠色正極端子以及藍色正極端子,所述負極端子包括紅色負極端子、綠色負極端子以及藍色負極端子。
在本申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導通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第二開口的深度之和。
在本申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步驟S30還包括:制備保護層于所述反射層上,并覆蓋所述反射層以及所述發光件。
在本申請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反射層的材料包括聚酰亞胺材料或硅基材料。
根據本申請的上述目的,提供一種背光裝置,所述背光裝置包括電晶體區以及裝貼區,且所述背光裝置還包括:
基板;
電晶體器件,對應所述電晶體區設置于所述基板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惠州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4356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