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處理系統及運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42704.3 | 申請日: | 2020-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518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韓錫友;韓文杰;謝建康;方金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水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30;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青島智地領創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張紅鳳 |
| 地址: | 2665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絮凝 沉淀 耦合 mbbr 污水處理 系統 運行 方法 | ||
1.一種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處理系統,其包括反應池、總進水管路及總出水管路,所述的反應池內從前往后依次被分隔為絮凝反應區、沉淀區、曝氣反應區及出水區,所述的總進水管路連接在所述的絮凝反應區的池體上,所述的總出水管路連接在所述的出水區的池體上,待處理水從所述的總進水管路進入,依次經過絮凝反應區、沉淀區、曝氣反應區及出水區后,通過所述的總出水管路排出;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的絮凝反應區的反應池的池底為水平設計,從所述的出水區至沉淀區處對應的反應池的池底為斜向下設計并形成一坡度,所述的坡度的范圍為2~5%,位于沉淀區處的反應池的池底位置最低,在反應池的池底位置最低處設置有集泥斗;所述的曝氣反應區底部的池底為水平設計,在所述的曝氣反應區的池底與所述的反應池的池底之間設置有過泥通道;
在所述的曝氣反應區內設置有懸浮載體、曝氣管路,在所述的曝氣反應區的進水端底部設置有第一攔截篩網,曝氣反應區內脫落的生物膜通過其進水端底部設置的第一攔截篩網進入所述的過泥通道,并順著所述的過泥通道流向所述的沉淀區內的集泥斗;
所述的出水區內脫落的生物膜進入所述的過泥通道,并順著所述的過泥通道流向所述的集泥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總進水管路連接在所述的絮凝反應區上部的池體上,所述的總出水管路連接在所述的出水區上部的池體上,所述的絮凝反應區與所述的沉淀區之間通過配水花墻保持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區的出水端上部設置有出水堰,所述的出水堰的上沿低于運行水位,通過所述的出水堰出水進入所述的曝氣反應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氣反應區與出水區之間設置有第二攔截篩網,通過所述的第二攔截篩網保持連通;在所述的曝氣管路上設置有曝氣閥,所述的曝氣管路的布置方式與過水方向保持垂直,所述的曝氣管路設置有若干根,其采用不均勻布置方式,沿水流方向布置逐漸密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攔截篩網的寬度與所述的曝氣反應區池底的寬度一致,長度為曝氣反應區池底長度的10~20%。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出水區內設置有導流墻,所述的導流墻的上端高于系統內液面,其下端與出水區的池底的垂直距離為1.0~1.5m,所述的過泥通道與沉淀區之間設置有過泥擋板,所述的過泥擋板上部連接所述的第一攔截篩網的前端,下部向所述的沉淀區延伸,所述的過泥擋板與垂直方向呈45~60°夾角,所述的過泥擋板的水平長度小于所述的出水堰的水平長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泥通道的最小高度不低于0.5m。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一種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S1、待處理水從所述的總進水管路進入絮凝反應區,經過沉淀區后進入曝氣反應區;
S2、在曝氣反應區內,懸浮態污泥濃度<400mg/L,不設置污泥回流,不富集活性污泥;懸浮載體密度為0.96~0.98g/cm3,有效比表面積為450~1200m2/m3,填充率為20~60%,懸浮載體硝化負荷為0.1~0.8gN/m2/d;待處理污水進入曝氣反應區后,調節曝氣反應區第一根曝氣管上的曝氣閥,使其根據進水COD濃度實現間歇曝氣,當進水COD≥500mg/L,第一根曝氣管停止曝氣間隔時間為0.5~1.0h;當進水200≤COD<500mg/L,第一根曝氣管停止曝氣間隔時間為1.0~1.5h;當進水100≤COD<200mg/L,第一根曝氣管停止曝氣間隔時間為1.5~2h;當進水COD<100mg/L,第一根曝氣管停止曝氣間隔時間為2~2.5h;
S3、曝氣反應區內處理后的水經出水區,由與出水區連接的總出水管路排出,剩余污泥由集泥斗排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水務有限公司,未經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水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4270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動汽車安全充電的保護裝置
- 下一篇:代碼檢測方法、裝置及計算機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