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天際板拼裝式屋面涂料防水層在變形縫處的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42361.0 | 申請日: | 2020-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815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何峰;趙寶雙;賀永偉;張學翠;華衛東;崔信為;王丹丹;劉征征 | 申請(專利權)人: | 何峰 |
| 主分類號: | E04B1/68 | 分類號: | E04B1/68;E04D5/10;E04D11/02;D06M11/79;D06M15/263;C09D133/04;C09D1/06;D06M101/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紹興***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際 拼裝 屋面 涂料 防水層 變形縫 施工 方法 | ||
1.天際板拼裝式屋面涂料防水層在變形縫處的施工方法,該施工方法使用到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酯長絲無紡布、聚乙烯丙綸卷材、混凝土界面劑、美紋紙,其中由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配置噴漿涂料按重量份的參考配比是: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水=1∶1;其特征是:
由聚酯長絲無紡布制出浸漿布的過程是:將聚酯長絲無紡布浸泡在浸漿料中浸透至濕飽和且不流滴為止,浸漿料按重量份的參考配比是: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乳液∶硫鋁硅酸鹽水泥∶水=2∶4∶1,要求硫鋁硅酸鹽水泥的標號是PO42.5或PO52.5;
變形縫處的防水層施工步驟分述如下:
①在左右兩側的天際板(1)和與其相連的加氣混凝土砌塊B(3)以及加氣混凝土砌塊A(2)上分別鋪設兩道寬度不小于50mm的聚合物砂漿(14),然后在天際板與加氣混凝土砌塊B的聚合物砂漿上粘貼寬度不小于240mm的聚乙烯丙綸卷材(15)并按壓密實;同理在兩加氣混凝土砌塊A頂部的聚合物砂漿上粘貼帶有下垂圓弧的聚乙烯丙綸卷材并按壓密實;
聚合物砂漿按重量份配置的比例是:將聚合物水泥砂漿乳液和水按照2∶1的比例配出A料,將水泥和砂漿按照1∶(2~2.5)的比例配出B料,最后將A料和B料按照1∶2的比例配出聚合物砂漿,其中砂漿要求30~50目;
②分別在兩加氣混凝土砌塊A的接縫外側粘貼寬度≥50mm的美紋紙(16)隔離層,美紋紙沿所述接縫處外側滿鋪;
③待上述①和②完成后,沿變形縫、溝槽及天際板上按常規方式均勻噴涂混凝土界面劑(17);
④待上述③完成后,將噴漿涂料均勻噴涂在天際板上且起始位置應覆蓋左右兩側的聚乙烯丙綸卷材,待噴漿涂料實干后再在其表面粘貼浸漿布以完成防水涂料附加層(18)施工,其寬度滿鋪且其噴涂厚度控制在1.0mm左右;
⑤待上述④實干后在天際板表面噴涂噴漿涂料,待噴漿涂料實干后再在其表面粘貼浸漿布以形成第一道防水層(19),第一道防水層的噴涂厚度控制在1.0mm左右;
⑥待上述⑤實干后再在其表面噴涂噴漿涂料,待噴漿涂料實干后再在其表面粘貼浸漿布以形成第二道防水層,待所述第二道防水層實干后再在其表面噴涂噴漿涂料以形成第三道防水層,第二及第三道防水層(20)噴涂的總厚度控制在1.5mm左右;
⑦待上述⑥實干后,將金屬蓋(12)蓋在變形縫上,用塑料膨脹螺釘(13)打穿所有防水層、混凝土界面劑,最終打進加氣混凝土砌塊A內,至此完成天際板拼裝式屋面涂料防水層在變形縫處的施工;
上述各相關步驟中所指的噴涂或是高壓噴涂,或是刷涂,高壓噴涂時噴槍的壓力控制在≥0.15MP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何峰,未經何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4236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冷卻裝置及商用車
- 下一篇:一種橋面全包防水涂料層在排水口處的施工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E04B 一般建筑物構造;墻,例如,間壁墻;屋頂;樓板;頂棚;建筑物的隔絕或其他防護
E04B1-00 一般構造;不限于墻,例如,間壁墻,或樓板或頂棚或屋頂中任何一種結構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塊狀或板狀構件構成的結構
E04B1-16 .堆料結構,例如混凝土在現場以澆制或類似方法成型的結構,同時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構件,例如,永久性結構、由承重材料覆蓋的基礎
E04B1-18 .包含長形承重部件的結構,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結構;穹窿頂的結構;折板結構
E04B1-34 .特種結構,例如,用由桅桿結構或封閉的電梯井或樓梯間等塔式結構支承的懸吊或懸臂桿件;與彈性穩定性有關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