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焊絲送絲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41721.5 | 申請日: | 2020-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195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藍秋紅;張艷吉;林祥龍;王建;彭亦強;李玉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3/06 | 分類號: | B23K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王西江 |
| 地址: | 519015 廣東省珠海市九洲大道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焊絲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焊絲送絲系統。焊絲送絲系統包括:送絲主體,包括第一機座、輥輪組件、壓緊組件和驅動裝置,第一機座具有進絲口和出絲口,輥輪組件設置在第一機座內,壓緊組件將焊絲壓接在輥輪組件上;驅動裝置與輥輪組件驅動連接,以驅動輥輪組件帶動焊絲從進絲口運動至出絲口;計量組件,位于出絲口處且包括第二機座、編碼器及滾動體,第二機座具有過絲孔,滾動體與編碼器的滾輪連接,以帶動滾輪同步轉動;滾動體具有用于與焊絲卡接的卡槽;焊絲穿設在過絲孔內且與卡槽卡接配合,以帶動滾動體和滾輪轉動,根據預設時間段內滾輪的轉動圈數Q得出焊絲的進給量S。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無法精確地獲取焊絲的進給量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釬焊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焊絲送絲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釬焊技術領域中,通過電機帶動線槽輪旋轉,在軸承的壓緊作用下,焊絲隨著線槽輪的轉動前進,焊絲進給量為電機速度與送絲時間的乘積。其中,焊絲進給量的準確度較大程度地影響了自動焊接的焊接質量。
然而,在現有技術中,線槽輪與焊絲之間易出現打滑現象,若焊絲進給量依然按照上述計算方式來得出,則焊絲實際進給量與計算進給量之間是存在誤差的,工作人員無法精確地獲取焊絲的進給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焊絲送絲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精確地獲取焊絲的進給量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焊絲送絲系統,包括:送絲主體,包括第一機座、輥輪組件、壓緊組件和驅動裝置,第一機座具有進絲口和出絲口,輥輪組件設置在第一機座內,壓緊組件將焊絲壓接在輥輪組件上;驅動裝置與輥輪組件驅動連接,以驅動輥輪組件帶動焊絲從進絲口運動至出絲口;計量組件,位于出絲口處,計量組件包括第二機座、編碼器及滾動體,第二機座具有過絲孔,滾動體與編碼器的滾輪連接,以帶動滾輪同步轉動;滾動體具有用于與焊絲卡接的卡槽;其中,焊絲穿設在過絲孔內且與卡槽卡接配合,以帶動滾動體和滾輪轉動,根據預設時間段內滾輪的轉動圈數Q得出焊絲的進給量S。
進一步地,焊絲的進給量S、滾輪的直徑D與滾輪的轉動圈數Q之間滿足以下關系:S=π*D*Q。
進一步地,第二機座具有第一安裝腔,滾動體位于第一安裝腔內,計量組件還包括:安裝支架,具有與第一安裝腔連通的第二安裝腔,編碼器的外殼通過安裝支架設置在第二機座上;編碼器的滾輪穿過第二安裝腔后伸入至第一安裝腔內,以與滾動體連接。
進一步地,滾動體包括:滾動本體,卡槽設置在滾動本體上且沿滾動本體的周向延伸;連接部,設置在滾動本體上且與滾輪連接,連接部具有第一止轉面,滾輪具有第二止轉面,第一止轉面與第二止轉面止轉配合。
進一步地,連接部為連接軸,滾輪還具有第一安裝孔,連接軸伸入至第一安裝孔內且與第一安裝孔限位配合;其中,第一止轉面為連接軸的部分外周面,第二止轉面為第一安裝孔的部分孔壁。
進一步地,第二機座包括;第一機座本體,具有第一安裝凹部,安裝支架與第一機座本體連接;第二機座本體,部分第二機座本體伸入至第一安裝凹部內且與第一機座本體連接,過絲孔設置在第二機座本體上,第二機座本體具有與過絲孔連通的第二安裝凹部;其中,第一安裝凹部與第二安裝凹部形成第一安裝腔。
進一步地,計量組件還包括:鎖緊結構,鎖緊結構穿設在第一機座本體和第二機座本體上,以對第一機座本體和第二機座本體進行鎖緊。
進一步地,第一安裝凹部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凸起,第二安裝凹部朝向滾動本體的內表面為弧形面,凸起用于將滾動本體壓緊在焊絲上。
進一步地,第一機座本體具有觀察口,觀察口與第一安裝凹部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4172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