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混凝土整平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39784.7 | 申請日: | 2020-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810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平;王彥合;王林林;盧曉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路橋華南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B29/00 | 分類號: | E01B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師事務所 11330 | 代理人: | 劉延喜 |
| 地址: | 528400 廣東省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凝土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凝土整平控制方法,適用帶凹槽結構的混凝土臺結構,包括以下步驟:在凹槽結構的模板的頂角處澆筑混凝土;所述凹槽結構為起點向四周澆筑混凝土,控制澆筑點處的混凝土面高出混凝土臺標高2cm以上;對所澆筑的混凝土進行振搗和初步整平;以凹槽結構為起點向四周澆筑混凝土,進而使得凹槽周邊的混凝土凝固后具有一定的排水坡,使得凹槽內不易積水,同時混凝土凝固過程中的產生的水也不易流到凹槽內,澆筑點處的混凝土臺高于設計標高至少2cm,以便于整平后的多余的混凝土能夠向前推進填補后面混凝土,避免多次澆筑混凝土,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時還能保證澆筑點處混凝土的密實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軌道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整平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中國高速鐵路的迅速發展,在高速鐵路施工中也出現了一些自動或半自動化的小型機械設備,用以進行軌道施工。在軌道混凝土澆筑的施工作業過程中,需要人工手動控制機械設備作業,且常常需要多人配合機械設配進行作業。為了達到施工精度,需要采用較多的作業設備人工配合作業,降低了施工效率。同時常規的混凝土底座的作業模式中,澆筑的布料點常從一端開始,并向另一端移動,該模式僅適用于常規的普通混凝土底座板,作業模式不能通用,對于具有凹槽結構的混凝土底座板,不能夠保證凹槽結構周邊混凝土的密實度以及高程,且現有的作業模式,底板的高度以及凝固后的強度不一致,作業后的軌道底座板尺寸精度較差,同時施工過程不能實現標準化,且不易達到軌道運行的強度,進而需要對強度不達標的軌道底板重新作業,降低了施工效率,同時拖慢了施工進度。
發明內容
為克服以上技術問題,特別是現有作業模式不能夠保證凹槽結構周邊混凝土的密實度以及高程,底板的高度以及凝固后的強度不一致,施工過程不能實現標準化,且不易達到軌道運行的強度的問題,特提出以下技術方案: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整平控制方法,
適用帶凹槽結構的混凝土臺結構,包括以下步驟:
在凹槽結構的模板的頂角處澆筑混凝土;
所述凹槽結構為起點向四周澆筑混凝土,控制澆筑點處的混凝土面高出混凝土臺標高2cm以上;
對所澆筑的混凝土進行振搗和初步整平;
對初步整平的混凝土進行精細整平。
可選地,所述對所澆筑的混凝土進行振搗和初步整平,包括:
采用φ50的插入式振搗棒對所澆筑的混凝土進行一次振搗;
采用φ30的插入式振搗棒對模板四周的混凝土二次振搗。
可選地,所述對所澆筑的混凝土進行振搗和初步整平,包括:
對振搗后的混凝土進行粗平,對粗平后的混凝土表面進行人工精平。
可選地,所述對所澆筑的混凝土進行振搗和初步整平,包括:
當所述凹槽結構粗平之后,清理所述凹槽模板邊沿灰漿;
在所述混凝土初凝后且終凝前拆除凹槽模板,對所述凹槽結構內的表面進行修整。
可選地,所述對所澆筑的混凝土進行振搗和初步整平,包括:
當所述混凝土坍落度低于預設混凝土坍落度,且所述混凝土面標高高于預設混凝土面標高閾值時;
通過螺旋趴料機構和振動抹平機構同時對所澆筑的混凝土進行粗平。
可選地,所述對初步整平的混凝土進行精細整平,包括:
通過圓棍壓光機構對所澆筑的混凝土進行第二次收面。
可選地,所述對所澆筑的混凝土進行振搗和初步整平,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路橋華南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未經中交路橋華南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3978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