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空心顆粒連鑄保護渣強度測試裝置及測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39400.1 | 申請日: | 2020-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302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飛;朱平;張瀠元;楊斌;文光華;韓富年;周恒美;董璟;郁楊茂竹;朱紹嚴;劉云貴;張麗仙;袁麗;汪盼利;王運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19/00 | 分類號: | G01N19/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華 |
| 地址: | 400044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心 顆粒 保護 強度 測試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空心顆粒連鑄保護渣強度測試裝置,包括噴吹罐、加料組件和篩分組件,所述加料組件包括加料倉、加料管以及鼓風機,所述加料管的一端位于噴吹罐內,另一端通過管道與鼓風機的出風口相連通,所述加料倉的出料口與加料管相通,在所述管道上還設置有流量計和壓力表;所述篩分組件包括水平設置在噴吹罐正下方的第一振動篩、第二振動篩和導料板,第一振動篩、第二振動篩和導料板從上到下依次間隔設置,所述第一振動篩的目數為32目,第二振動篩的目數為80目。還公開了一種測試方法,能夠真實還原連鑄過程中保護渣噴吹加渣過程,能夠準確測量空心顆粒連鑄保護渣在噴吹條件下的強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煉鋼連鑄應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空心顆粒連鑄保護渣強度測試裝置及測試方法。
背景技術
連鑄結晶器保護渣是煉鋼連鑄過程必需功能性材料,也是保障結晶器鋼水澆鑄順行的重要材料,在結晶器中其主要起防止鋼水氧化、絕熱保溫、吸收熔解夾雜物、潤滑鑄坯以及控制傳熱五大功能。連鑄結晶器保護渣按形貌特征可劃分為粉末狀連鑄結晶器保護渣和空心顆粒狀連鑄結晶器保護渣。粉末型保護渣具有污染環境嚴重和不適合自動加入等缺點。空心球狀顆粒保護渣比重小、鋪展性好,適用于機械方式加人。所以空心顆粒狀保護渣將成為連鑄工藝清潔和智能化生產發展的主要方向。
連鑄保護渣的顆粒強度是衡量連鑄保護渣產品質量的一個重要參數。顆粒強度低的保護渣在產品運輸、貯存過程和連鑄自動加渣過程中,受外壓、顆粒間摩擦碰撞等因素使產生破碎,影響連鑄保護渣的理化性能,主要體現在:一方面,保護渣的形貌特征、內部結構發生變化,使保護渣在連鑄結晶器中的透氣、保溫和傳熱等特性變差;另一方面,因破碎產生的粉塵造成環境污染和危害人體健康。為提高連鑄保護渣的理化性能,對保護渣強度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國內針對空心顆粒保護渣強度測定的方法主要為靜態壓力測試法,即將50g連鑄保護渣放入Φ70mm的容器中,然后對試樣施加42kg的力,保持2min后取出試樣,再用各粒徑范圍下限的篩子手動篩分2min,稱取篩下試樣質量,除以50g得到破碎率,即為顆粒強度百分數。該方法只適用于測定連鑄保護渣在運輸、貯存中因壓力引起破碎時的強度,并無考慮噴吹過程壓力、流量、噴吹時間等多因素對保護渣破碎率的影響,所以該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測量準確度難以滿足現實企業生產需要。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空心顆粒連鑄保護渣強度測試裝置,能夠真實還原連鑄過程中保護渣噴吹加渣過程,能夠準確測量空心顆粒連鑄保護渣在噴吹條件下的強度。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空心顆粒連鑄保護渣強度測試裝置,包括噴吹罐、加料組件和篩分組件,所述加料組件包括加料倉、加料管以及鼓風機,所述加料管的一端位于噴吹罐內,另一端通過管道與鼓風機的出風口相連通,所述加料倉的出料口與加料管相通,在所述管道上還設置有流量計和壓力表;
所述篩分組件包括水平設置在噴吹罐正下方的第一振動篩、第二振動篩和導料板,第一振動篩、第二振動篩和導料板從上到下依次間隔設置,所述第一振動篩的目數為32目,第二振動篩的目數為80目。
作為優化,所述篩分組件還包括設置在噴吹罐正下方的篩分罐,所述篩分罐的頂部設有入口且與噴吹罐底部的出料口連通,所述第一振動篩、第二振動篩和導料板均設置在篩分罐中,且其邊沿均與篩分罐內壁相貼,第一振動篩與第二振動篩、第二振動篩與導料板之間均通過立柱連接,在所述篩分罐內底部還設有振動電機,所述振動電機的振動輸出端與一底板相連,所述導料板固定設置在底板上表面。
作為優化,所述篩分罐上與第一振動篩、第二振動篩及導料板位置相對應處分別開設有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上均設有開關閘門。
作為優化,所述導料板整體呈正圓錐形,圓錐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3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未經重慶大學;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394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