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消失模雙吸葉輪模殼內腔的堵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35863.0 | 申請日: | 2020-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192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6 |
| 發明(設計)人: | 儲德芝;杜應流;張年玉;張傳書;胡存友;田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應流鑄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9/04 | 分類號: | B22C9/04;B22C9/28;B22C9/12 |
| 代理公司: | 六安眾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魯曉瑞 |
| 地址: | 2370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消失 模雙吸 葉輪 模殼內腔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消失模雙吸葉輪模殼內腔的堵實方法,模殼冷卻后采用密封膜對葉輪模殼的進口封住,從葉輪模殼的出口處灌入鋯英砂震動填實,把樹脂、固化劑與剛玉砂的混合物填入剩下流道內,搗實,去除密封膜,用樹脂、固化劑與剛玉砂的混合物對葉輪模殼的進口進行密封;本發明利用鋯英砂密度大,流動性能好,能將流道進口拐角處填充實在;用樹脂和固化劑混勻剛玉砂,搗實硬化后強度高;樹脂和固化劑混勻的剛玉砂澆注后遇到高溫潰散性好,便于清理內腔砂;本發明更改了封孔方法,降低了廢品率,提高了鑄件質量的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精密鑄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消失模雙吸葉輪模殼內腔的堵實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陶瓷殼消失模精密鑄造葉輪焙燒后流道內腔堵實的方法是:葉輪內腔流道結構復雜,模殼在焙燒冷卻后將流道內腔用水玻璃拌石英砂將流道內腔填實,并進行烘干硬化,再進行填箱振實,這對于常規的葉輪沒有問題,但對于直徑大、流道窄、包角大于220°的雙吸葉輪來說,流道進口拐角的地方不易填實,在這個地方極易產生夾鐵缺陷,而這種夾鐵將葉片進口全部堵實,鑄件無法返修只能報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消失模雙吸葉輪模殼內腔的堵實方法,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消失模雙吸葉輪模殼內腔的堵實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堵料預制:將樹脂、固化劑按照一定比例與剛玉砂進行均勻混合,得到混合物A,待用,鋯英砂過篩清除大顆粒、雜質以及灰塵后,待用;
模殼處理,模殼焙燒完成后進行自然冷卻,冷卻結束后用密封膜將模殼的葉輪進口封住;
流道預灌砂:將鋯英砂從模殼的葉輪出口處灌入一定量的鋯英砂,灌砂結束后進行震動,直至葉輪進口拐彎處填實;
流道填實:將混合物A填入到模殼余下的流道內,且邊填邊用搗實工具進行搗實;
模殼封口:將上述填實后的模殼調轉方向,去除密封膜,用混合物A對模殼的葉輪進口進行密封。
優選的,所述樹脂與固化劑的配比為1:1。
優選的,所述樹脂為環氧樹脂,所述固化劑為多胺固化劑。
優選的,所述搗實工具為帶彎度的扁平鐵質工具。
與傳統技術相比,本發明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利用鋯英砂密度大,流動性能好,能將流道進口拐角處填充實在;用樹脂和固化劑混勻剛玉砂,搗實硬化后強度高;樹脂和固化劑混勻的剛玉砂澆注后遇到高溫潰散性好,便于清理內腔砂;本發明更改了封孔方法,降低了廢品率,提高了鑄件質量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澆注系統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葉輪模殼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帶彎度的扁平鐵質工具示意圖。
圖中:1、澆注系統;2、葉輪;3、樹脂和固化劑混勻的剛玉砂;4、鋯英砂;5、葉輪出口、6、葉片;7、葉輪進口;8、葉片包角;9、振實臺;10、帶彎度的扁平鐵質工具。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一種消失模雙吸葉輪模殼內腔的堵實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堵料預制:將樹脂、固化劑按照一定比例與剛玉砂進行均勻混合,得到混合物A,待用,鋯英砂過篩清除大顆粒、雜質以及灰塵后,待用;
模殼處理,模殼焙燒完成后進行自然冷卻,冷卻結束后用密封膜將模殼的葉輪進口封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應流鑄業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應流鑄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358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