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工業廢棄物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33693.2 | 申請日: | 2020-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46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成功 | 申請(專利權)人: | 宿遷市京成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C04B18/02;C04B18/08;C04B18/16;C04B24/12;C04B16/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創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74 | 代理人: | 吳海燕 |
| 地址: | 223800 江蘇省宿***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工業 廢棄物 透水 混凝土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工業廢棄物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成分組成:水泥、硅質砂粒、廢石、粉煤灰、水、減水劑、輕骨料、三乙醇胺、聚丙烯纖維,包括如下步驟:工業廢棄物的粉碎;選擇原料;粉煤灰陶粒的制備;輕骨料的制備;外加劑制備;攪拌混合。在制備混凝土的原材料中加入了粉煤灰與廢石,既能夠回收火電廠產生的工業廢棄物,又可以使該透水混凝土的強度與適應性增強,制備混凝土時,向攪拌裝置的內部添加三乙醇胺與聚丙烯纖維,聚丙烯纖維可以以使該混凝土的強度增加并可以使該混凝土變得耐磨、耐腐蝕,三乙醇胺作為介質,可以使聚丙烯纖維均勻的與混凝土的其它材料進行混合,使該透水性好的混凝土透水性更好,且強度更高、使用壽命增加。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材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工業廢棄物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透水混凝土又稱多孔混凝土,無砂混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水泥、增強劑、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種多孔輕質混凝土,它不含細骨料,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層水泥漿相互粘結而形成孔穴均勻分布的蜂窩狀結構,故具有透氣、透水和重量輕的特點。
這種鋪裝材料能讓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補充地下水,緩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劇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環境問題,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類化合物等對環境污染的危害,同時能保護地下水、維護生態平衡、能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透水混凝土透水效果不夠好,且透水混凝土的秋安度不夠,存在塌陷損壞的潛在潛在危險,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我們提出了一種工業廢棄物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以便于解決上述中提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業廢棄物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透水混凝土透水效果不夠好,且透水混凝土的秋安度不夠,存在塌陷損壞的潛在潛在危險,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工業廢棄物透水混凝土,由以下成分組成:
水泥、硅質砂粒、廢石、粉煤灰、水、減水劑、輕骨料、三乙醇胺、聚丙烯纖維。
優選的,所述水泥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P.O42.5。
優選的,所述廢石粉碎后的平均粒徑為18-22mm。
優選的,所述減水劑選用萘系高效減水劑,且減水劑的摻量范圍粉劑為0.75%~1.5%,液體為1.5%~2.5%。
一種工業廢棄物透水混凝土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工業廢棄物的粉碎:將收集的廢石進行粉碎處理,廢石為礦石與山石,將廢石粉碎到平均粒徑為18-22mm;
(2)選擇原料:制備混凝土的砂優先選用堅硬不含雜質有棱的硅質砂粒,制備混凝土所使用的水選用無污染的水,如選用有污染的水,應先檢驗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63-89)的規定;
(3)粉煤灰陶粒的制備:粉煤灰為主要原料,摻入適量電石渣、石膏、外加劑等材料經計量、配料、成型、水化和水熱合成反應或自然水硬性反應制成;
(4)輕骨料的制備:將輕粗骨料、輕砂與水泥、水進行配置,其中采用的輕粗骨料主要有粉煤灰陶粒和陶砂、粘土陶粒和陶砂、頁巖陶粒和陶砂,以及天然輕骨料中的浮石、火山渣等;
(5)外加劑制備:選用三乙醇胺與聚丙烯纖維,三乙醇胺對聚丙烯纖維具有一定的增強作用,同時聚丙烯纖維不溶于水,但聚丙烯纖維溶于三乙醇胺,同時三乙醇胺可以溶于水,將聚丙烯纖維均勻分散的放入三乙醇胺中;
(6)攪拌混合:
A、將水泥、硅質砂粒、廢石、粉煤灰、輕骨料、三乙醇胺、聚丙烯纖維通一加入到攪拌裝置內部;
B、將再將水加入到攪拌裝置內部,進行充分攪拌10-15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宿遷市京成建材有限公司,未經宿遷市京成建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3369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