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充電散熱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31551.2 | 申請日: | 2020-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688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7 |
| 發明(設計)人: | 林玉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玉珍 |
| 主分類號: | H01M10/613 | 分類號: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H01M10/6551;H01M10/6556;H01M10/6568;H01M10/6554;H01M10/63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1026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能源 汽車 電池 充電 散熱 結構 | ||
本發明涉及新能源汽車領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充電散熱結構,包括安裝殼,安裝殼的頂部通過螺栓安裝有散熱機構一,安裝殼的底部焊接有儲液箱,儲液箱的頂部通過螺栓安裝有控制器,安裝殼的一側設置有側板,側板的一側開有連接孔,安裝殼的頂部設置有固定機構,散熱機構一的內部安裝有防護網一,儲液箱的正面嵌入有液位計,儲液箱的一側通過螺栓安裝有散熱機構二,安裝殼的內部設置有電池本體,電池本體的底部設置有隔離板,散熱機構一包括有散熱殼一,散熱殼一的內部通過螺栓安裝有固定架一。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電池充電散熱結構,能夠對安裝殼的內部和電池充電時進行散熱,提高對電池本體充電時的降溫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能源汽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充電散熱結構。
背景技術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汽車等。非常規的車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氣(NG)、液化石油氣(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中國專利號CN110034355A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充電電池的鋁制散熱基座,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四邊頂部焊接有側板,所述側板頂壁中部放置有電池組,所述電池組左右兩側均接觸有限位組件,所述電池組外壁箍有抱箍,本發明通過側板的通風口和防塵組件的配合,能夠對殼體內腔進行散熱的同時,減少塵埃進入殼體內腔,從而減輕塵埃吸附在電池組表面的情況,有利于電池組熱量向外發散,防塵濾網的設置,在防塵的同時,還能夠起到防濺作用,減少洗車時水液意外濺入殼體內腔的情況發生,有利于對電池組進行防濺保護。
現有的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充電,不具有電池充電散熱結構,導致對安裝殼的內部和電池充電時進行散熱,電池本體位于安裝殼內的穩定性相對較差,電池本體安裝在安裝殼內的環境相對較差,缺點,因此亟需研發一種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充電散熱結構。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熱良好的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充電散熱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玉珍,未經林玉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315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