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裝置及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31524.5 | 申請日: | 2020-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8129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健;郭常樂;姚里昂;劉傳孝;程廣坦;高強;丁何杰;張闊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5/64 | 分類號: | E02D5/64;E02D5/62;E02D15/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趙敏玲 |
| 地址: | 271018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既有 樁基 加固 裝置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裝置及使用方法,屬于樁基加固技術領域,采用類似于膠囊的膨脹體對通道進行封閉,并且膨脹體的實際工作膨脹范圍較大,可以使用一個膨脹體對注漿通道進行完全封堵,包括套設的多個管件,相鄰的管件之間具有間隙,位于最外側的管件為第一管件,第一管件包覆設置有彈性囊;彈性囊連通第一管件;彈性囊的第一端面固定連接第一管件,彈性囊的第二端面滑動連接第一管件。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樁基加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裝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這里的陳述僅提供與本發明相關的背景技術,而不必然地構成現有技術。
發明人發現,目前在高壓注漿加固施工的過程中,一般采用鋼制注漿管頂入成孔內,通過鋼管頂端的注漿頭進行高壓注漿,其主要缺點如下:1、傳統注漿管屬于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復使用;2、傳統注漿管加壓注漿時很容易出現注漿管周邊漏漿現象;3、傳統注漿管頂入成孔時密封效果差。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裝置及使用方法,采用類似于膠囊的膨脹體對通道進行封閉,并且膨脹體的實際工作膨脹范圍較大,可以使用一個膨脹體對注漿通道進行完全封堵。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第一方面,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裝置,包括套設的多個管件,相鄰的管件之間具有間隙,位于最外側的管件為第一管件,第一管件包覆設置有彈性囊;彈性囊連通第一管件;彈性囊的第一端面固定連接第一管件,彈性囊第二端面滑動連接第一管件。
第二方面,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提供了一種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使用方法,使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裝置,包括以下步驟:
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裝置置入注漿通道內;
使用位于最內側的管件輸送高壓水流,擾動注漿通道底端周圍土體,在擾動的同時把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裝置向上提升,提升到設定的第一高度后,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裝置再下降到成孔底;
重復利用高壓水流對注漿通道土體進行擾動,然后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裝置下降到成孔底;
使用位于最外側間隙之內的間隙進行注漿,在注漿的同時提升所述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裝置;
當既有樁基注漿加固封孔裝置提到設定的第一高度時,使用位于最外側的間隙運輸水,水通過第一管件外壁上的開孔進入彈性腔中,彈性腔鼓脹與成孔內壁緊密貼合。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使用本發明中的方法進行封堵,由于僅僅使用第三通道進行注漿,而第一管件不與注漿通道的內壁直接接觸,因此可以多次使用。此外,傳統注漿管加壓注漿時很容易出現注漿管周邊漏漿現象,本實施例中使用彈性囊形成的膠囊狀的腔體能夠封閉的通道,避免出現漏漿現象。
2)本發明中,由于彈性囊的一側邊緣可以移動,因此彈性囊的最大直徑與的普通的膠囊式彈性囊相比較大,可以使用一個膨脹體對注漿通道進行完全封堵;還可以使位于最外側的第一管件懸置于注漿通道中,不與注漿通道的內壁直接接觸,避免漿液凝結導致注漿管報廢。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
圖1是本發明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的彈性囊非工作量狀態下整體裝置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的彈性囊工作量狀態下整體裝置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根據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的彈性囊非工作量狀態下注漿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農業大學,未經山東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3152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