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靠背總成骨架孔距檢測矯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31256.7 | 申請日: | 2020-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4292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新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杰菱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7/022 | 分類號: | B21D7/022;B21D7/16;B21D43/00;B21C51/00;G01B5/14;G01B5/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趙心 |
| 地址: | 401120 重慶市渝***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靠背 總成 骨架 檢測 矯正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汽車座椅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靠背總成骨架孔距檢測矯正裝置。包括檢測單元和矯正單元,檢測單元包括導向桿、第一定位桿和第二定位組件,第二定位組件包括滑動塊和第二定位桿,導向桿沿水平方向貫穿滑動塊,第一定位桿沿豎向固定在導向桿上,滑動塊沿導向桿的軸向與導向桿滑動連接,第二定位桿沿豎向固定在滑動塊上;矯正單元包括敲擊錘、擺桿以及敲擊組件,敲擊錘位于滑動塊的下方,擺桿可相對于滑動塊轉動,敲擊錘固定在擺桿的下端,敲擊組件用于驅動擺桿轉動。本發明中的靠背總成骨架孔距檢測矯正裝置,能夠對孔的位置進行檢測和矯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座椅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靠背總成骨架孔距檢測矯正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座椅包括骨架和套設在骨架外側的面套和頭枕等結構,其中骨架用于承受乘坐者的壓力以及將座椅與汽車連接,面套直接與人體接觸,而且面套較為柔軟,主要用于提高乘坐者的舒適度。
座椅包括坐墊和靠背,座椅的骨架也包括坐墊總成和靠背總成,其中靠背總成主要包括U形的架體,同時由多個管件和板件與架體焊接固定。而為了在座椅上安裝安全帶等其它結構,在焊接在架體之前,提前在管件或板件上加工出孔,然后將兩個管件或者板件對稱的焊接在架體上,此時兩個管件或板件上的孔也對稱,在安裝其它結構時,將其它結構上的孔與管件或板件上的孔相對后,通過螺栓即可對其它結構進行固定。
但是在焊接時,若對稱的兩個管件或者板件的位置發生偏移,則會導致兩個板件或管件上的孔的位置發生偏移,而無法再與其它結構上的孔對齊,導致其它結構難以安裝。
發明內容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靠背總成骨架孔距檢測矯正裝置,以對孔的位置進行檢測和矯正。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靠背總成骨架孔距檢測矯正裝置,包括檢測單元和矯正單元,檢測單元包括導向桿、第一定位桿和第二定位組件,第二定位組件包括滑動塊和第二定位桿,導向桿沿水平方向貫穿滑動塊,第一定位桿沿豎向固定在導向桿上,滑動塊沿導向桿的軸向與導向桿滑動連接,第二定位桿沿豎向固定在滑動塊上;矯正單元包括敲擊錘、擺桿以及敲擊組件,敲擊錘位于滑動塊的下方,擺桿可相對于滑動塊轉動,敲擊錘固定在擺桿的下端,敲擊組件用于驅動擺桿轉動。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為:
將第一定位桿和第二定位桿之間的距離調整為兩個管件或板件上的孔的孔距后,當將第一定位桿與其中一個管件或板件上的孔相對時,若另一管件或板件發生偏移,會導致第二定位桿無法與另一管件或板件上的孔相對,此時可通過敲擊錘對管件或板件進行敲擊,使另一管件或板件發生彎曲變形,從而使另一管件或板件上的孔恢復原位,實現對孔的矯正。且在矯正的過程中,第二定位桿還能夠持續對孔的位置進行標記,以免矯正程度過大,導致孔的位置發生反向的偏移。
進一步,導向桿上沿軸向分布有若干定位孔,滑動塊上設有與定位孔對齊的固定孔。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為:將固定孔與定位孔對齊后,采用緊固件即可對滑動塊和導向桿固定,對滑動塊盡心固定,在進行矯正時,避免第二定位桿和敲擊錘發生偏移。
進一步,滑動塊上設有與固定孔對齊的定位槽,定位槽內設有定位桿和定位彈簧,定位彈簧兩端分別固定在定位桿和定位槽側壁上,定位桿一端位于固定孔內并與固定孔滑動連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為:定位桿在定位彈簧的作用下與導向桿相抵,當固定孔與定位孔對齊時,定位桿自動滑入定位孔內,無需人工將定位孔與固定孔對齊,操作更為簡單。
進一步,定位桿為T形,定位桿遠離固定孔的一端位于固定孔外并與滑動塊的側壁相抵。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為:需要移動滑動塊上,通過定位桿能夠更方便的將定位桿向上拉動,使得滑動塊與導向桿脫離,操作簡單。
進一步,滑動塊上轉動連接有轉盤,轉盤的轉動中心與第二定位桿同軸,擺桿與轉盤連接并可隨轉盤轉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杰菱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杰菱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3125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