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精度雙多基地雷達光傳輸同步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24793.9 | 申請日: | 2020-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376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黃海風;賴濤;唐燕群;王青松;王小青;魏璽章;林柏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10/2507 | 分類號: | H04B10/2507;H04J14/02;G01S7/4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創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李思坪 |
| 地址: | 51027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精度 基地 雷達 傳輸 同步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高精度雙多基地雷達光傳輸同步裝置及方法,該裝置包括寬帶雷達回波信號激光傳輸子裝置、射頻參考信號激光傳輸子裝置、第一波分復用器、第二波分復用器和電控高精度光纖延遲線,所述寬帶雷達回波信號激光傳輸子裝置分別與第一波分復用器和第二波分復用器連接,所述射頻參考信號激光傳輸子裝置分別與第一波分復用器、電控高精度光纖延遲線和第二波分復用器連接,所述電控高精度光線延遲線分別與第一波分復用器和第二波分復用器連接。該方法為應用上述同步裝置的工作方法。本發明具有抗散射噪聲及色散抖動的優點。本發明作為一種高精度雙多基地雷達光傳輸同步裝置及方法,可廣泛應用于固體激光放大技術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雙多基地雷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精度雙多基地雷達光傳輸同步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光纖往返式射頻穩相傳輸技術的基本原理都是利用參考信號在光纖中雙向傳遞,獲得傳輸信號的相位信息,然后通過閉環補償的方法來補償信道抖動引入的相位漂移。然而,目前光傳輸中光載波串擾、參考信號串擾、頻率色散、偏振模色散以及瑞利散射對雷達回波信號傳輸的保真度和傳輸相位的影響尚未解決,導致高信噪比的雙多基地雷達微弱回波信號光傳輸同步問題未能解決。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精度雙多基地雷達光傳輸同步裝置及方法,具有抗散射噪聲及色散抖動的優點。
本發明所采用的第一技術方案是:一種高精度雙多基地雷達光傳輸同步裝置,包括寬帶雷達回波信號激光傳輸子裝置、射頻參考信號激光傳輸子裝置、第一波分復用器、第二波分復用器和電控高精度光纖延遲線,所述寬帶雷達回波信號激光傳輸子裝置分別與第一波分復用器和第二波分復用器連接,所述射頻參考信號激光傳輸子裝置分別與第一波分復用器、電控高精度光纖延遲線和第二波分復用器連接,所述電控高精度光線延遲線分別與第一波分復用器和第二波分復用器連接。
進一步,所述寬帶雷達回波信號激光傳輸子裝置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一強度調制器、分束器、第一偏置控制板、第一光轉換器和第一偏置電壓模塊,所述第一激光器、第一強度調制器、分束器和第一波分復用器依次連接,所述分束器還與第一偏置板連接,所述第一偏置板與第一強度調制器連接,所述第一偏置電壓模塊、第一光電轉換器和第二波分復用器依次連接。
進一步,所述分束器為1:99的光分束器。
進一步,所述射頻參考信號激光傳輸子裝置包括第二激光器、第二強度調制器、第二偏置控制板、環形器、第二光電轉換器、第二偏置電壓模塊、射頻參考源、鑒相電路模塊、PID電路模塊、延遲線驅動器和法拉第鏡,所述第二激光器、第二強度調制器、環形器和第一波分復用器依次連接,所述第二偏置控制板與第二強度調制器連接,所述第二強度調制器還與射頻參考源連接,所述射頻參考源、鑒相電路模塊、PID電路模塊、延遲線驅動器和電控高精度光纖延遲線依次連接,所述光電轉換器還分別與第二偏置電壓模塊和鑒相電路模塊連接,所述法拉第鏡與第二波分復用器連接。
本發明所采用的第二技術方案是:一種高精度雙多基地雷達光傳輸同步方法,包括:
第一激光器,用于產生波長穩定性和單色性優異的光載波,產生中心波長穩定、功率穩定的窄線寬高穩定的光載波;
第一強度調制器,用于雷達回波信號的電光調制;
分束器,用于提取控制反饋光和輸出信號光;
第一偏置控制板,用于控制第一強度調制器的工作點;
第一光電轉換器,用于對接收端接收到的光信號進行光電轉換并輸出恢復出來的雷達回波信號;
第二激光器,用于產生中心波長穩定、功率穩定的窄線寬高穩定的光載波;
第二強度調制器,用于射頻參考信號的電光調制;
環形器,用于對光信號進行路徑選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2479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