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移動設備自動登錄服務器的方法、系統、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23544.8 | 申請日: | 2020-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12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晉 | 申請(專利權)人: | 暢捷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9/40 | 分類號: | H04L9/40;H04W4/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52 | 代理人: | 鄧大為 |
| 地址: | 100094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移動 設備 自動 登錄 服務器 方法 系統 介質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移動設備自動登錄服務器的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該方法包括:第一終端設備檢測移動設備是否發出自動登錄請求,如果是,第一終端設備與所述移動設備建立通信連接;所述移動設備將所述自動登錄請求發送至驗證主機,所述驗證主機基于所述自動登錄請求向服務器請求登錄驗證碼,所述服務器生成登錄驗證碼發送至所述移動設備;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從所述移動設備中獲取登錄驗證碼并發送至云端短信池;所述驗證主機從所述云端短信池中讀取所述驗證碼并發送至所述服務器進行登錄驗證,驗證通過后,所述移動設備登錄所述服務器。提高了移動設備的登錄效率及登錄成功率,提高了用戶體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安全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移動設備自動登錄服務器的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通信設備得到迅速的普及,在越來越多的場景中,需要使用移動設備來確認用戶身份。用戶在服務端預留手機號,在進行登錄驗證、或找回密碼等場景時,服務端給用戶預留的手機號下發短信,短信內容包括驗證碼、動態密碼等,用戶端用移動設備接受并在服務端驗證頁面輸入后,上傳到服務端,與服務端的內容匹配以此來進行驗證。上述的身份驗證技術有一些問題:
1、用戶收到短信后,需要查看、背誦、輸入驗證碼等環節,可能還得要來回切換軟件界面,過程繁瑣,降低了用戶體驗。
2、根據行業相關機構調查,由于通信延遲、網關屏蔽、短信攔截等原因,短信平均到達率只有 94%,也就是說,大概有 6%的情況下用戶由于非自身原因無法完成驗證。
3、在自動化操作的場景中,整個系統的登錄、各種軟件流程的操作都是在遠程電腦主機上自動運行的。具體到登錄的環節,包括點擊驗證碼發送按鈕、輸入驗證碼都是自動化操作的,不需要人為操作,甚至對用戶是不可見的。但是短信驗證碼是發送到用戶移動設備上的,自動化操作的遠程主機無從知道短信內容,遠程主機和用戶的移動設備相互隔離,這就造成了遠程主機的自動化操作中斷,且短信驗證碼是否發送成功都是靠用戶自己判斷,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出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移動設備自動登錄服務器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檢測步驟,第一終端設備檢測移動設備是否發出自動登錄請求,如果是,第一終端設備與所述移動設備建立通信連接;
驗證碼生成步驟,所述移動設備將所述自動登錄請求發送至驗證主機,所述驗證主機基于所述自動登錄請求向服務器請求登錄驗證碼,所述服務器生成登錄驗證碼發送至所述移動設備;
獲取步驟,所述第一終端設備從所述移動設備中獲取登錄驗證碼并發送至云端短信池;
登錄步驟,所述驗證主機從所述云端短信池中讀取所述登錄驗證碼并發送至所述服務器進行登錄驗證,驗證通過后,所述移動設備登錄所述服務器。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終端設備與所述移動設備建立的通信連接為串口、紅外、藍牙或TCP/IP連接,所述第一終端設備使用GSM 07.07或GSM 07.05 標準的AT指令與所述移動設備進行交互。
更進一步地,所述驗證碼生成步驟的操作為:所述驗證主機接收到所述移動設備發送的自動登錄請求后,從所述自動登錄請求中解析出用戶的登錄賬號及密碼,所述驗證主機在服務器提供的登錄網頁中自動輸入所述用戶的登錄賬號及密碼,并點擊獲取登錄驗證碼按鈕,所述服務器通過所述用戶的登錄賬號及密碼驗證用戶的有效性,如果驗證成功,則給用戶預留在所述服務器上的手機號發送登錄驗證碼短信。
更進一步地,所述點擊獲取登錄驗證碼按鈕的操作為:所述驗證主機對所述登錄網頁進行解析,確定獲取登錄驗證碼按鈕在所述登錄網頁中的坐標,所述驗證主機在所述坐標處模擬鼠標點擊操作,完成對獲取登錄驗證碼按鈕的點擊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暢捷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暢捷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2354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