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感應加熱裝置及熱處理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21177.8 | 申請日: | 2020-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14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楊偉榮;虞積民;孫維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運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D1/42 | 分類號: | C21D1/42;C21D1/62;C21D9/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012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感應 加熱 裝置 熱處理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感應加熱裝置及熱處理設備,屬于熱處理技術領域,該感應加熱裝置包括至少兩段內部中空的加熱件、第一通管、第二通管和電阻控制模塊,至少兩段加熱件沿待加工件的軸線方向依次間隔布置,每段加熱件上均設有輸入通道和輸出通道,至少兩段加熱件的輸入通道一一對應地與至少兩個第一輸出口相連通,至少兩段加熱件的輸出通道一一對應地與至少兩個第二輸入口相連通,電阻控制模塊設置于各第一輸出口與相應加熱件的輸入通道之間。每段加熱件之間相互并聯,可以根據待加工件上不同的要求,實現至少兩段加熱件的輸入功率的調控,提高待加工件的加熱效果,改善加工工藝,提高產品的合格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熱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感應加熱裝置及熱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普及率和人們對汽車的需求日益增加,汽車零部件的制造技術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感應淬火熱處理屬于汽車零部件加工中非常重要的特殊工藝,極大地影響總成零件的各項機械性能要求。變速箱中的輸入軸與平衡模塊中的平衡軸等軸類零件,作為汽車的核心部件,其被要求具有較高的表面耐磨性、屈服強度、抗拉強度等機械性能。通過整體感應淬火提高零件各項機械性能的熱處理方式,因其效率高、成本低等優點,成為了主要的汽車零部件熱處理工藝之一。
但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及零件形狀的多樣化,感應線圈的設計與制造成為了感應淬火工藝開發的難點。例如:針對軸類零件,直徑大的軸頸硬化層深要求為3mm-5mm,原本大直徑區域因料厚較厚的原因,導致其在淬火加熱過程中,需要更高的能量輸入才能達到奧氏體轉變溫度,直徑小的軸頸硬化層深要求為1mm-2mm,小直徑區域達到奧氏體轉變溫度所需要的能量輸入較小。
因為,現階段整體感應線圈在待加工件的各區段輸入功率一致,無法同時滿足小軸頸與大軸頸的硬化層深要求,經常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降低了產品的合格率。
為此,亟需提供一種感應加熱裝置及熱處理設備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感應加熱裝置,根據待加工零件上不同的硬化層或表面硬度要求,改善加工工藝,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熱處理設備,根據待加工零件上不同的硬化層或表面硬度要求,改善加工工藝,提高加熱效果和產品的合格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感應加熱裝置,用于對待加工件進行加熱,包括:
至少兩段內部中空的加熱件,設置于所述待加工件的一側,至少兩段所述加熱件沿所述待加工件的軸線方向依次間隔布置,每段所述加熱件上均設有輸入通道和輸出通道;
第一通管,包括第一本體、第一輸入口和至少兩個第一輸出口,所述第一輸入口位于所述第一本體的一側,至少兩個所述第一輸出口沿豎直方向間隔設于所述第一本體的另一側,至少兩段所述加熱件的所述輸入通道一一對應地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輸出口相連通;
第二通管,包括第二本體、第二輸出口和至少兩個第二輸入口,至少兩段所述加熱件的所述輸出通道一一對應地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輸入口相連通;
電阻控制模塊,設置于各所述第一輸出口與相應所述加熱件的輸入通道之間,所述電阻控制模塊用于調節接入每段所述加熱件的電阻值。
作為感應加熱裝置的可選方案,所述電阻控制模塊包括絕緣瓷筒、固定臺、滑動件和電阻絲,所述絕緣瓷筒的一端與對應所述加熱件的所述輸入通道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通管的所述第一輸出口相連通,所述電阻絲繞設于所述絕緣瓷筒的外壁面,且所述電阻絲的兩端分別與對應的所述加熱件的所述輸入通道和所述第一通管電連接,所述固定臺的一端套設于對應所述加熱件的所述輸入通道的外壁面上,另一端滑設有所述滑動件,所述滑動件的一端與所述電阻絲相抵接。
作為感應加熱裝置的可選方案,所述滑動件遠離所述電阻絲的另一端設有撥動部,所述撥動部采用絕緣材質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運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交運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2117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