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面楔形燃燒室汽油機缸頭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20343.2 | 申請日: | 2020-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80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競道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F1/40 | 分類號: | F02F1/40;F02F1/2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四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82 | 代理人: | 李蘇 |
| 地址: | 2462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楔形 燃燒室 汽油機 | ||
本發明涉及汽油機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復合面楔形燃燒室汽油機缸頭,所述缸蓋的底部等間距開設有四個楔形燃燒室,且缸蓋的兩側對應楔形燃燒室的位置處均對稱開設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缸蓋前端設置有延伸至其內部的散熱部分。本發明設計新穎,結構簡單,楔形燃燒室的結構使得氣體受到不同方向的阻力,增加了擠流效應,利用紊流使得氣體充分混合,提升了燃燒率,同時降低了耗油率和尾氣排放,散熱部分使得燃燒室的工作溫度得以快速換熱降溫,保證了汽油機運作的穩定性,避免因高溫出現拉缸、爆缸的問題,降低了維護成本,延長了整體的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油機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復合面楔形燃燒室汽油機缸頭。
背景技術
汽油發動機包括氣缸蓋、氣缸體、下曲軸箱,氣缸蓋和氣缸體的內壁共同組成燃燒室的一部分,以汽油作為燃料,將內能轉化成動能的發動機,由于汽油粘性小,蒸發快,可以用汽油噴射系統將汽油噴入氣缸,經過壓縮達到一定的溫度和壓力后,用火花塞點燃,使氣體膨脹做功,汽油機的特點是轉速高、結構簡單、質量輕、造價低廉、運轉平穩、使用維修方便。汽油機在汽車上,特別是小型汽車上大量使用。
但是現有的燃燒室火焰傳播距離長,熱效率低,同時燃燒室的擠流效果差使得進氣混合不充分,油耗大,排放嚴重。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提供了一種復合面楔形燃燒室汽油機缸頭,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面楔形燃燒室汽油機缸頭,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復合面楔形燃燒室汽油機缸頭,包括缸蓋,所述缸蓋的底部等間距開設有四個楔形燃燒室,且缸蓋的兩側對應楔形燃燒室的位置處均對稱開設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缸蓋前端設置有延伸至其內部的散熱部分;
所述散熱部分包括固定于缸蓋前端的第一集風罩以及固定于缸蓋后端的第二集風罩、所述第一集風罩的前側嵌入安裝有第一散熱扇,所述第二集風罩的表面嵌入安裝有第二散熱扇,且第二集風罩與第一集風罩之間通過缸蓋內部的換熱機構相連。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缸蓋的內部對稱開設有分別與進氣口和排氣口相連通的進氣管道和排氣管道,且缸蓋的內部安裝有凸輪軸,所述缸蓋的內部對稱設置有與凸輪軸相連的搖臂,兩個所述搖臂的下方均連接有氣門桿,兩個所述氣門桿的一端分別貫穿進氣管道和排氣管道延伸至楔形燃燒室中并固定有其一一對應的進氣氣門座和排氣氣門座,所述缸蓋的外側貫穿設置有延伸至楔形燃燒室內部的火花塞。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楔形燃燒室包括位于缸蓋底面的第二弧形圈和第一弧形圈,所述第二弧形圈和第一弧形圈的一端通過外弧連接面相連接,且第二弧形圈和第一弧形圈的另一端通過內弧連接面相連接,所述第二弧形圈內設置有第二凹弧面,所述第一弧形圈內設置有與第二凹弧面相連的第一凹弧面。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弧形圈的半徑大于第二弧形圈的半徑,所述第一凹弧面的曲率半徑大于第二凹弧面的曲率半徑。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換熱機構包括開設于缸蓋內部且貼合楔形燃燒室外側壁的換熱腔以及對稱開設于缸蓋內部且貼合換熱腔外側的風道,兩個所述風道的兩端均貫穿缸蓋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集風罩和第二集風罩相連通,且兩個風道的內部貼合楔形燃燒室的一側均安裝有散熱鰭片,所述換熱腔的前端對稱開設有貫穿缸蓋的回水口和進水口,所述回水口的一端連接有貫穿第一集風罩設置的回水管,所述進水口的一端連接有貫穿第一集風罩設置的進水管,所述進水管的一端連接有過濾組件。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過濾組件包括與進水管相連的筒體,所述筒體的底部連接有呈“U”形結構的濾雜管,且筒體的內部中段位置處設置有過濾棉芯,所述筒體的內側對應濾雜管的一端相連處設置有呈傾斜設置的濾板,且筒體的內側對應濾雜管的另一端連接處設置有反滲透膜,所述濾雜管的底部設置有排污口。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污口的底部設置有封口塞,封口塞與排污口通過螺紋擰合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競道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競道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203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