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10千伏電網同期線損治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17346.0 | 申請日: | 2020-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884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5 |
| 發明(設計)人: | 盧兆軍;宋士瞻;劉振虎;袁飛;劉玉嬌;康文文;李森;李國亮;郝琨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棗莊供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13/00 | 分類號: | H02J13/00;G06F30/18;G06F113/04 |
| 代理公司: | 青島高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杜亞男 |
| 地址: | 277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聯網 技術 10 千伏 電網 同期 治理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電網運行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10千伏電網同期線損治理方法,在10kV配電線路安裝智能物聯感知終端,智能物聯感知終端通過電力載波技術自動生成電網拓撲結構,利用電網拓撲結構核對電網檔案,智能物聯感知終端每日采集電網每15分鐘采集一次運行數據,系統自動計算線損率,通過分時線損率的變化,發現線損異動事件,系統根據線損異動時間、異動幅度生成線損異動曲線,系統自動搜索、匹配,線損異動時間段內所有供電設備、用電設備的電壓、電流、功率、電量曲線,找出變動規律最匹配的線路、設備集合,實現自動比對線路數據,發現線損突變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網運行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10千伏電網同期線損治理方法。
背景技術
線損是電能在輸電線路傳輸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損耗,供電企業為減少線路損耗一般在供電線路采用35~220kV的高壓傳輸,但在供電網絡末端需要降壓至10kV接入各供電區域,再由各供電區域降壓至220~380V接入電力用戶。10kV配電網具有電壓等級多,網絡結構復雜,設備類型多樣,作業點多面廣,安全環境相對較差等特點,因此配電網的線損也相對難以管控。目前,仍存在以下問題:
(1)10kV配電網檔案多由供電企業人員手工錄入,在檔案錄入過程中,因人為失誤造成線路檔案錯誤,如A線路用戶建檔在B線路,造成A線路在供電量不變的情況下,用電量減少,A線路線損率【(線路供電量-線路用電量)/線路供電量】增大;B線路用電量線損率減少;
(2)10kV配電網檔案建檔不及時,配電工程結束后,應及時建立檔案,因工作人員疏忽,在實際供電后建立檔案,造成線路供電量增大,用電量不變,造成線損率增大;
(3)10kV配電網為典型的樹狀結構,一個或多個供入節點,多個分支葉子節點,10kV配電網的網絡拓撲根據電網檔案生成,檔案錯誤即網絡拓撲圖形錯誤;
(4)目前供電企業通過裝在10kV配電網,供電節點(根節點)的電能表、用電節點(葉子節點)的電能表采集供電網絡的供、用電信息,每日24點后計算當日線損率,未實現每日96點(每15分鐘計算一次)分時線損計算;目前只能采集電能表數據,在未安裝電能表的位置不能實現線損的計算,配電網線損治理需要在計算線路上重點區段的線損率,目前的電力采集方式不支持線路分段線損的計算(因未裝電能表);
(5)目前線損核查只能通過供電企業人員線下巡查用電設備,檢查線路,配電網絡結構復雜分支線多,巡查人員巡查難度大周期長,且在巡查過程中僅能使用物理查看的方式檢查線損原因,無法結合后臺數據,形成了線損治理工作難度大、周期長的特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設計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10千伏電網同期線損治理方法,能夠自動生成電網拓撲結構,自動與電網檔案比對差異點;以每日每15分鐘一次的頻率采集線路電壓、電流、功率、電量數據,分析線損率,能夠自動比對線路數據,發現線損突變點。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10千伏電網同期線損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安裝智能物聯感知模組:在10kV配電線路安裝智能物聯感知終端;
(2)電網拓撲生成:智能物聯感知終端通過電力載波(利用電力線傳輸數據)技術自動生成電網拓撲結構;
(3)電網檔案核對:利用電網拓撲結構核對電網檔案,以看、算、查、治四步法完成配網檔案差錯分析與治理;
(4)線路運行數據采集:智能物聯感知終端,主機、從機按照每15分鐘,即電網96點的頻度同時采集電壓、電流、功率、電量數據存儲在本機,主機每30分鐘采集從機存儲數據,以4G方式上傳至業務系統,系統自動計算線損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棗莊供電公司,未經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棗莊供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1734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