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甘蔗用多效復混肥、制備方法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14669.4 | 申請日: | 2020-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48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6 |
| 發明(設計)人: | 方南元;秦慶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億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40;C05G3/60;C05G3/80;C05G5/12 |
| 代理公司: | 廣西中知華譽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5140 | 代理人: | 陸麗婷 |
| 地址: | 535416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甘蔗 用多效復混肥 制備 方法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甘蔗用多效復混肥、制備方法及使用方法,該多效復混肥按照質量分數計,包括以下原料:尿素、重過磷酸鈣、氯化鉀、腐植酸硅、增效劑、長效緩釋劑、復合微量元素、一水硫酸鎂、復合微生物菌劑、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機熟料;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納豆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膠凍樣芽孢桿菌、硅藻土、碳酸鈣。營養均衡,肥效長。該多效復混肥結合增效劑和緩釋劑,可以增加復混肥的肥效和延長肥效的時間;復合微生物制劑的添加可以有效地抑制致病菌的侵染和生長繁殖,預防病蟲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肥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甘蔗用多效復混肥、制備方法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甘蔗原產于熱帶、亞熱帶地區,并在這些地區廣泛種植。世界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我國排名第3位。甘蔗在我國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產量和產值僅次于糧食、油料和棉花,居第4位。甘蔗還是一種高產的生物能源作物。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糖料基地向西向南轉移,形成了廣西、云南、廣東、新疆四大主產區。而廣西是全國甘蔗的主產區。廣西甘蔗產業發展迅速,成為中國國內第一大蔗糖生產基地。加強對甘蔗各方面包括甘蔗產業發展的研究,對于加速廣西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廣西甘蔗種植方式施肥表現出以下缺點:
1、病菌多,需打農藥殺菌次數多,農藥毒性殘留大。
2、甘蔗產量低,普遍每畝產量大約5噸左右。
3、使用化學肥料單一,肥效短,氮肥利用率不高,環境污染嚴重,肥效維持在40-60天左右,導致必須追加尿素補充氮素保證促根來維持長勢。
現有技術中,對上述問題也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中國發明專利201210241359.9公開了 一種甘蔗緩釋肥料生產工藝,解決了肥效時間短的問題,但是增產不明顯,且并未減少農藥的使用。中國發明專利CN201410488672.1公開了一種防治甘蔗黃化病的藥肥及其施用方法,添加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50份作為藥物制劑,防治黃化病,但是仍然是采用化學農藥的方式進行防治,且防治比較單一,還需施加別的農藥,并且并未達到增產的效果。因此,探索一種肥效長,且能夠減少農藥使用,明顯增產的肥料成為市場亟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甘蔗用多效復混肥,營養均衡,肥效長。結合增效劑和緩釋劑,可以增加復混肥的肥效和延長肥效的時間;復合微生物制劑的添加可以有效地抑制致病菌的侵染和生長繁殖,預防病蟲害。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甘蔗用多效復混肥,按照質量分數計,包括以下原料:尿素25%~28%、重過磷酸鈣15%~20%、氯化鉀12%~15%、腐植酸硅3%~8%、增效劑0.5%~1.5%、長效緩釋劑1%~2%、復合微量元素0.5%~2%、一水硫酸鎂0.5%~2%、復合微生物菌劑0.05%~0.2%、含活性腐植酸的有機熟料30%~40%。
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納豆芽孢桿菌0.1~1份、地衣芽孢桿菌0.5~2份、枯草芽孢桿菌1~3份、巨大芽孢桿菌0.5~2份、哈茨木霉菌0.1~1份、膠凍樣芽孢桿菌1~3份、硅藻土1~3份、碳酸鈣0.5~2份。
其中,納豆芽孢桿菌能產生豐富的代謝產物等活性物質,強力促生根、根白、根長和毛細根數量,產生聚谷氨酸形成保護膜,保水保肥,增加植物根系吸收能力,能使其莖粗、苗壯,從根本上提高產量,并抗倒伏。抑菌抗蟲、減少病害。補充土壤中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繁殖,保護作物根系,減輕土傳病害,減少植物病害及線蟲發生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億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西億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1466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