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膜結構的石墨烯高溫壓力傳感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12612.0 | 申請日: | 2020-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48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俊強;黃佳維;毛喜玲;李孟委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北大學南通智能光機電研究院;中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L1/22 | 分類號: | G01L1/22;G01L9/06 |
| 代理公司: | 太原榮信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楊凱;連慧敏 |
| 地址: | 226000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膜結構 石墨 高溫 壓力傳感器 | ||
1.一種基于膜結構的石墨烯高溫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裝外殼(1)、上端蓋(2)、陶瓷基座(3)、檢測基片(4)和互連組件(5),所述封裝外殼(1)的頂部設置有上端蓋(2),所述封裝外殼(1)的內部設置有陶瓷基座(3),所述陶瓷基座(3)中部開設有方形安裝槽,所述檢測基片(4)設置在陶瓷基座(3)的方形安裝槽內,所述互連組件(5)的一端與檢測基片(4)連接,所述互連組件(5)的另一端與外部設備進行連接,從而將壓力信號傳遞出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膜結構的石墨烯高溫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基片(4)包括納米薄膜(41)、金屬電極(42)、硅膜片(43)、下層氮化硅阻擋層(44)和上層氮化硅阻擋層(45),所述納米薄膜(41)布置在硅膜片(43)中心處的上表面,所述硅膜片(43)設置在陶瓷基座(3)的方形安裝槽內,所述金屬電極(42)接設于納米薄膜(41)上,通過納米薄膜(41)感受外部壓力變化,所述下層氮化硅阻擋層(44)設置在下層氮化硅阻擋層(44)與硅膜片(43)之間,所述上層氮化硅阻擋層(45)設置在納米薄膜(41)和金屬電極(42)的上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膜結構的石墨烯高溫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連組件(5)包括互連引線(51)、互連焊盤(52)、引線柱(53)和外部互連電極,所述互連引線(51)、互連焊盤(52)、引線柱(53)和外部互連電極順次連接,所述陶瓷基座(3)上開設有安裝引線柱(53)的安裝孔(31),所述引線柱(53)設置在安裝孔(31)內,所述互連焊盤(52)設置在陶瓷基座(3)上,所述互連焊盤(52)與引線柱(53)一端連接,所述互連引線(51)一端通過互連凸點(55)與金屬電極(42)連接,所述互連引線(51)另一端通過互連凸點(55)與互連焊盤(52)連接;所述封裝外殼(1)底部設置有容納外部互連電極的開口,所述外部互連電極設置在陶瓷基座(3)底部,所述外部互連電極與引線柱(53)另一端連接,所述外部互連電極連接有外部檢測電路。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膜結構的石墨烯高溫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基片(4)與陶瓷基座(3)之間設置有襯底(6),所述硅膜片(43)與襯底(6)之間通過Cu-Sn鍵合連接,所述硅膜片(43)與襯底(6)之間形成了密封空腔(46)。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膜結構的石墨烯高溫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薄膜(41)包括上層氮化硼層(411)、中層石墨烯層(412)和下層氮化硼層(413),所述上層氮化硼層(411)、中層石墨烯層(412)、下層氮化硼層(413)由上至下順次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基于膜結構的石墨烯高溫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層石墨烯層(412)為彎折的回折結構,所述上層氮化硼層(411)和下層氮化硼層(413)為方形結構,所述上層氮化硼層(411)和下層氮化硼層(413)的層數大于等于1,所述中層石墨烯層(412)為單層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膜結構的石墨烯高溫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蓋(2)的材料采用不銹鋼,所述上端蓋(2)設置有多個通孔(21),所述通孔(21)為圓形、方形或矩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膜結構的石墨烯高溫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基片(4)與陶瓷基座(3)通過納米銀焊料焊接,所述納米銀焊料設置在陶瓷基座(3)底部的邊緣處,所述陶瓷基座(3)采用氯化鋁陶瓷材料。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基于膜結構的石墨烯高溫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電極(42)與外部互連電極的材料均采用銅,所述互連引線(51)采用Au絲引線鍵合形成。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膜結構的石墨烯高溫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裝外殼(1)與上端蓋(2)通過納米銀焊料焊接,所述陶瓷基板(3)外周側與封裝外殼(1)內側面連接,所述封裝外殼(1)與陶瓷基座(3)通過納米銀焊料焊接,所述封裝外殼(1)的底部連接有不銹鋼底座(7),所述封裝外殼(1)與不銹鋼底座(7)通過納米銀焊料焊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北大學南通智能光機電研究院;中北大學,未經中北大學南通智能光機電研究院;中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1261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紡織機用紡織線勾線機構
- 下一篇:一種熱風環流式茶葉殺青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