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互聯網與智能技術的環境地質調查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08846.8 | 申請日: | 2020-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324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云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云峰 |
| 主分類號: | G06F16/9537 | 分類號: | G06F16/9537;G06F16/26;G06F16/28;G06F16/29 |
| 代理公司: | 西安匯智創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61247 | 代理人: | 蘇蓓 |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互聯網 智能 技術 環境 地質 調查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互聯網與智能技術的環境地質調查系統,屬于地質調查技術領域,基于GIS技術進行構建,將地圖的視覺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與數據庫操作集成在一起,系統包括數據采集層、數據庫層、數據服務層、數據應用層以及業務層,數據采集層,用于對各類環境地質的數據進行采集;所述數據庫層,用于管理所有環境地質的數據和三維模型數據。該基于互聯網與智能技術的環境地質調查系統,通過對采集到的各類環境地質的數據進行數據錄入、數據編輯、數據更新和數據轉入,并明確數據的分類以及存儲格式,實現環境地質數據中的空間數據與非空間數據一體化存儲與管理,建立可視化的數據分析圖表模型結構,實現各類環境地質的數據的高效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質調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互聯網與智能技術的環境地質調查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環境地質項目基于戶外采集而來的地質數據,傳統的環境地質項目數據匯聚往往是通過人工交付項目的紙質材料至地調局,然后地調局將接收到的項目資料自行整理存儲至計算機中。這種數據匯聚方法在地理數據量較小時是適用的,但是當數據量級別很大、數據種類繁多時,這種方法明顯是行不通的;除此之外,現階段的環境地質調查系統缺乏對項目組織架構的高效利用,導致難以無法系統性地管理這些數據,導致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較低。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互聯網與智能技術的環境地質調查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互聯網與智能技術的環境地質調查系統,基于GIS技術進行構建,將地圖的視覺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與數據庫操作集成在一起,系統包括數據采集層、數據庫層、數據服務層、數據應用層以及業務層;
所述的數據采集層,用于對各類環境地質的數據進行采集,包括地質方面數據、環境氣象方面數據以及地理方面數據,用于實現環境地質的數據庫建立和后續數據更新,以及數據訪問權限控制;
所述的數據庫層,用于管理所有環境地質的數據和三維模型數據,利用Oracle關系數據庫建庫,數據按統一的實體編碼標準對數據模型及數據項進行編碼,通過元數據及數據字典統一進行管理,實現環境地質數據的導入導出和加載可視化顯示;
所述的數據服務層,用于提供數據和信息服務,滿足用戶對于各類環境地質數據在查詢、檢索、統計、分析方面上的需求,包括數據交互模塊、數據服務模塊以及數據管理模塊;
所述的數據應用層,用于建立地質調查的鉆孔數據庫,對鉆孔數據進行錄入、檢索、圖表和圖形可視化,并可以通過空間位置、屬性信息進行查詢、檢索;
所述的業務層,用于對分析出的數據參數進行調整以及狀態本地/遠程瀏覽、數據本地/遠程下載以及數據共享的功能操作。
所述的環境地質調查系統搭載的計算機需要結合以下配置的硬件進行功能設計,硬件配置需要Intel i5 9400F的CPU處理器或以上、4G DDR4內存或以上、Intel HM65主板芯片或以上、500G SATA 3.0硬盤或以上以及CPU中自帶的集成顯卡。
所述數據采集層包含數據輔助整理入庫和輔助建庫軟件編制工具,用于滿足各類環境地質資料數據在數據錄入、數據編輯、數據更新以及數據轉入上的需求。
所述數據庫層中的三維模型基于標準obj及vrml交換格式在數據庫中進行存儲,以大字段方式存儲于數據庫;使用三維建模工具建好的模型在導出為中間格式后,在數據庫中進行存儲。
所述數據庫層中的數據庫存儲來自數據采集層采集的各類空間和屬性數據,按數據類型分包括空間數據,專業屬性數據、三維地質模型數據庫數據,數據庫在Oracle支持下實現空間數據與非空間數據一體化存儲與管理。
所述數據服務層中的數據交互模塊基于Web服務,通過http協議向客戶端提供數據的交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云峰,未經楊云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0884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耐水耐老化聚氨酯密封膠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微創膀胱取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