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507751.4 | 申請日: | 2020-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984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0 |
| 發明(設計)人: | 樂宇明;蔡雄宇;許哲源;趙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歐菲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06;G02B13/14;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賽恩倍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劉永輝 |
| 地址: | 300380***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 成像 系統 模組 電子 裝置 | ||
本申請提出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光學成像系統沿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光闌、透鏡和保護平板;透鏡具有正屈折力,所述透鏡的物側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所述透鏡的像側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所述透鏡的物側面和像側面均為非球面;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關系式:9SDs1/|sags1|12;其中,SDs1為透鏡物側面的最大通光口徑,sags1為所述透鏡物側面的最大通光口徑處至所述透鏡物側面的中心點平行于光軸的距離。上述光學成像系統通過采用一枚具有正屈折力的非球面透鏡,光學總長較小,可獲得較大的視場角范圍,有助于提升光學成像系統的廣角化,通過合理配置透鏡物側面的彎曲度,提升成像品質。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光學成像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紅外成像系統作為一種無接觸識別的實現方式,相較于可見光識別具備全天候識別和高識別率優勢,安全性更高,應用場景更廣。目前,紅外成像系統應用廣泛,但市場對于成像系統的高像素的需要愈來愈高,目前,通常通過平衡鏡頭微縮化、應用大光圈及使用衍射面提高光學成像系統的成像質量。
在實現本申請過程中,申請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現有的提高分辨率的結構相對復雜,且加工成本較高,難以滿足高分辨率大規模使用的需求。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出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取像模組及電子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申請的實施例提出一種光學成像系統,沿光軸由物側到像側依次包括:
具有正屈折力的透鏡,所述透鏡的物側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所述透鏡的物側面和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關系式:
9SDs1/|sags1|12;
其中,SDs1為透鏡物側面的最大通光口徑,sags1為透鏡物側面的最大通光口徑處至透鏡物側面的中心點平行于光軸的距離。
如此,述光學成像系統通過采用一枚具有正屈折力的非球面透鏡,光學總長較小,可獲得較大的視場角范圍,有助于提升光學成像系統的廣角化,通過對透鏡的物側面彎曲度合理配置,既可避免透鏡的物側面面型過彎,減小透鏡的加工難度,又能避免透鏡太彎以使鍍膜不均勻導致不利于大角度光線入射至光學成像系統,從而影響光學成像系統的成像質量,還能避免透鏡的物側面過平,減小產生鬼影的風險。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關系式:
2.5mmf3.5mm;
其中,f為光學成像系統的有效焦距。
如此,將靠近物體側透鏡組設為正透鏡,為光學成像系統提供正屈折力,通過滿足該條件,可聚焦入射光束,有利于光學成像系統采集的圖像信息有效地傳遞至成像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關系式:
2mmImgh/Tan(1/2FOV)3mm;
其中,Imgh為光學成像系統的最大視場角所對應的像高的一半,FOV為光學成像系統的最大視場角。
如此,將拍攝焦距合理設置以減少光學成像系統的畸變,從而可獲得較佳的成像效果,同時減小光線射入芯片的角度,提高感光性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關系式:
3mmCT14mm;
其中,CT1為透鏡在光軸上的厚度。
如此,通過合理配置透鏡在光軸上的厚度,提升成像品質,結構簡單,成本較低。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下關系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歐菲光電有限公司,未經天津歐菲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0775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