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汽車教學的實訓臺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05187.2 | 申請日: | 2020-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818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甘守武;張傳華;劉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9B9/00 | 分類號: | G09B9/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典彪 |
| 地址: | 401331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汽車 教學 實訓臺 | ||
本發明屬于教學用具的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教學的實訓臺,包括展示臺,展示臺的中心設有用于固定汽車部件的夾具,展示臺沿周向陣列設有若干豎直伸縮的伸縮氣缸,伸縮氣缸的自由端鉸接有反光鏡,反光鏡側壁固定連接有警示燈,伸縮氣缸的自由端固定有用于控制警示燈的觸發塊,展示臺表面固定有用于同觸發塊配合的接觸開關,伸縮氣缸完全收縮狀態下,觸發塊相抵于接觸開關使警示燈關閉。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汽車教學的實訓臺,以解決實訓臺無法完全展示汽車零部件全貌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教學用具的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教學的實訓臺。
背景技術
汽車由幾萬個零部件構成,其運行原理非常復雜,是在生產和檢修方面需要眾多專業人才的產品。因而,開發了很多將汽車的運行原理向外部展示或者在培養專業人才的教學中使用的針對汽車主要零部件的汽車教學用實訓裝置。
現有技術中的汽車教學多為汽車部件教學,例如將汽車發動機進行現場拆解展示進行教學。通常的教學方式是所有學生圍繞在汽車部件的周圍,受實際場地的限制,則必然會有學生無法觀察到汽車部件背面的結構特征。整車無法進行以全貌的形式進行展現教學,學生在學習、實習操作時不能全面系統的對汽車結構進行掌握,給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汽車教學的實訓臺,以解決實訓臺無法完全展示汽車零部件全貌的技術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為:一種用于汽車教學的實訓臺,包括展示臺,展示臺的中心設有用于固定汽車部件的夾具,展示臺沿周向陣列設有若干豎直伸縮的伸縮氣缸,伸縮氣缸的自由端鉸接有反光鏡,反光鏡側壁固定連接有警示燈,伸縮氣缸的自由端固定有用于控制警示燈的觸發塊,展示臺表面固定有用于同觸發塊配合的接觸開關,伸縮氣缸完全收縮狀態下,觸發塊相抵于接觸開關使警示燈關閉。
本基礎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方案利用夾具實現對汽車部件的夾緊固定,以便于教師對汽車部件進行展示并教學。在此基礎之上,本技術方案還通過增設伸縮氣缸,以實現對反光鏡高度調節的技術效果,一方面通過調整反光鏡高度以實現達到最佳反射位置的技術效果,另一方面通過調節高度也能夠使站位較遠的同學也能夠直觀的觀察。并且本方案利用反光鏡與伸縮氣缸自由端相互鉸接的關系,以便于對反光鏡進行傾斜角度調節,滿足實際觀察需要。本技術方案通過采用反光鏡以實現對展示臺中心的汽車部件進行反射,以便于將在學生視角下汽車部件的死角部位展示出來,實現對汽車零部件的全貌展示。此外本技術方案在伸縮氣缸運動的過程中,觸發塊與接觸開關出現位置變化,進而使接觸開關根據變化自動開啟警示燈,以便于以醒目的燈管提醒周圍的學生所需要觀看的汽車部件的部位。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技術方案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對圍繞在展示臺的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展示汽車零部件結構,有效避免學生因所站位置存在死角而導致無法觀察的情況發生。并且,本技術方案還能夠利用警示燈起到自動點亮,提醒學生當前教師所講汽車部件位置的效果,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進一步,所述伸縮氣缸自由端同軸轉動連接有承載架,所述反光鏡鉸接在所述承載架上,所述反光鏡轉動軸垂直于所述承載架轉動軸。
有益效果:本技術方案通過利用承載架的轉動連接以及反光鏡的轉動連接,以實現提高反光鏡能夠調節的空間范圍,有效提高反光鏡轉動的自由度。
進一步,所述觸發塊呈環形結構,所述觸發塊同軸固定連接于所述承載架的底端,所述接觸開關位于所述觸發塊的正下方。
有益效果:本技術方案通過限定觸發塊與接觸開關的位置,以確保在承載件轉動的過程中確保接觸開關與觸發塊之間能夠相互配合。
進一步,所述展示臺的中心轉動連接有轉盤,所述夾具固定連接于所述轉盤頂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未經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051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