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03804.5 | 申請日: | 2020-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960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6 |
| 發明(設計)人: | 鄧舟;彭沖;連紅民;毛智博;劉錦倫;肖建強;麥若涵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利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B3/00 | 分類號: | B09B3/00;B09B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劉艷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垃圾 消化 處理 方法 裝置 | ||
1.一種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對廚余垃圾進行破碎處理,然后進行制漿,分離出漿料和一次固渣;
對漿料進行濕熱水解,使油脂溶出,且使漿料中的部分固相有機物液化;
將濕熱水解后的漿料進行三相分離,分離出固相的二次固渣、油相的油脂以及液相的漿料;
至少對所述一次固渣和所述二次固渣進行濕熱水解,并進行壓濾脫水,形成濾液和廢棄固渣;
對三相分離出的漿料和壓濾脫水后的濾液進行厭氧消化,發酵產生甲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對三相分離出的漿料和壓濾脫水后的濾液進行厭氧消化,發酵產生甲烷的步驟后,還包括以下步驟:對發酵完成后的沼渣進行脫水,形成固相的三次固渣和液相的廢水,對所述三次固渣進行濕熱水解提取剩余的有機物,所述廢水經過處理后回收或者匯入污水處理廠。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固渣形成后運送至用于放置所述一次固渣和所述二次固渣的固渣料倉中。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對廚余垃圾進行破碎處理之前,挑選出廚余垃圾中的不易發酵物質。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對廚余垃圾進行破碎處理,然后進行制漿,分離出漿料和一次固渣的步驟中,采用制漿脫水機進行制漿,并采用漿料緩存池暫存漿料,采用固渣料倉暫存一次固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漿脫水機進行脫水時,粒徑小于或等于10mm的物體流入所述漿料緩存池中,粒徑大于10mm的物體經過擠壓脫水后運輸至所述固渣料倉。
7.一種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裝置,采用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破碎機,用于對廚余垃圾進行破碎處理;
制漿脫水機,用于對破碎處理后的廚余垃圾進行制漿脫水,以形成漿料和一次固渣;
第一濕熱水解反應釜,用于對形成的漿料進行濕熱水解;
三相離心機,用于對濕熱水解后的漿料進行三相分離,以分離出固相的二次固渣、油相的油脂以及液相的漿料;
第二濕熱水解反應釜,用于對所述一次固渣和所述二次固渣進行濕熱水解;
壓濾機,用于對經過濕熱水解后的所述一次固渣和所述二次固渣進行壓濾脫水,以形成濾液和廢棄固渣;
酸化罐,用于對所述濾液和所述三相離心機分離出的漿料進行水解酸化;以及
厭氧罐,用于對水解酸化后的濾液和漿料進行厭氧發酵;
所述破碎機的出料口和所述制漿脫水機的入料口連接,所述制漿脫水機的液相出口與所述第一濕熱水解反應釜的入料口連接,所述第一濕熱水解反應釜的出料口與所述三相離心機的入料口連接,所述三相離心機的固相出口和所述制漿脫水機的固相出口均與所述第二濕熱水解反應釜的入料口連接,所述第二濕熱水解反應釜的出料口與所述壓濾機連接,所述壓濾機的液相出口所述三相離心機的液相出口均與所述酸化罐的入料口連接,所述酸化罐的出料口與所述厭氧罐的入料口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裝置還包括固渣料倉,所述制漿脫水機的固相出口和所述三相離心機的固相出口均連接于所述固渣料倉的入料口,使所述一次固渣和所述二次固渣均運輸至所述固渣料倉中,所述固渣料倉的出料口連接于所述第二濕熱水解反應釜的入料口。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裝置還包括沼渣脫水機,所述沼渣脫水機的入料口連接于所述厭氧罐的出料口,所述沼渣脫水機的固相出口連接于所述固渣料倉的入料口。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裝置還包括漿料調節池,所述三相分離機的液相出口及所述壓濾機的液相出口連接于所述漿料調節池的入料口,所述漿料調節池的出料口連接于所述酸化罐的入料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利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利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0380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藝術設計用產品展示裝置
- 下一篇:多車交互在環模擬測試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