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導聯電極在快速定位癲癇病灶中的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02647.6 | 申請日: | 2020-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1782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彭芳;陳琳;潘先芳;廖燕;黃濤;范進;尹澤鋼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總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1455 | 分類號: | A61B5/1455;A61B5/00;A61B5/369 |
| 代理公司: | 成都環泰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李輝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極 快速 定位 癲癇 病灶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導聯電極在快速定位癲癇病灶中的應用,通過導聯電極采集癲癇腦電信號來確定癲癇病灶的位置,具體包括以下步驟:S10、在患者的腦部布設多個導聯電極;S20、利用導聯電極對患者的腦部持續掃描;S30、利用導聯電極采集癲癇腦電信號,并進行信號轉換;S40、根據導聯電極的信號確定癲癇病灶的位置;利用近紅外線對患者的腦部持續性的掃描,通過二極管向頭皮表面不同部位探測經顱腦散射的紅外線,通過信號轉換,反映頭顱閉合狀態下的氧合血紅蛋白與還原血紅蛋白的混合投射強度,經換算得出局部腦氧飽和度,癲癇發作時局部腦區高灌注,腦氧飽和度升高,近紅外線衰減增多,通過該原理確定病灶的位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病灶定位及定位裝置的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導聯電極在快速定位癲癇病灶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由于大腦神經元異常過度的或同步化的活動,導致一過性的癥狀,反復發作是其固有的特性。在我國患病率為7‰,估計有900萬癲癇患者。其中大部分患者可以通過服藥控制發作,但有20-30%的患者藥物控制無效,稱為難治性癲癇,外科手術是治療難治性癲癇的重要手段;手術治療的關鍵是病灶定位,也就是找出異常興奮的神經元群。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導聯電極在快速定位癲癇病灶中的應用,具有精確定位癲癇病灶的優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導聯電極在快速定位癲癇病灶中的應用,通過導聯電極采集癲癇腦電信號來確定癲癇病灶的位置,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0、在患者的腦部布設多個導聯電極;
S20、利用導聯電極對患者的腦部持續掃描;
S30、利用導聯電極采集癲癇腦電信號,并進行信號轉換;
S40、根據導聯電極的信號確定癲癇病灶的位置。
上述技術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利用近紅外線對患者的腦部持續性的掃描,通過二極管向頭皮表面不同部位探測經顱腦散射的紅外線,通過信號轉換,反映頭顱閉合狀態下的氧合血紅蛋白與還原血紅蛋白的混合投射強度,經換算得出局部腦氧飽和度,癲癇發作時局部腦區高灌注,腦氧飽和度升高,近紅外線衰減增多,通過該原理確定病灶的位置。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步驟S10中,所述導聯電極為非侵入式;每個所述導聯電極均發射波長為0.76~400μm的近紅外線。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步驟S10中,步驟S10中,所有所述導聯電極均勻的分布在一個呈半球形的頭罩上,所述導聯電極不少于二十個。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有所述導聯電極可移動式分布在所述頭罩上。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步驟S10還包括以下步驟:
S11、將所有導聯電極均勻的分布在所述頭罩上;
步驟S20還包括以下步驟:
S21、利用所有導聯電極對患者腦部進行分散式的持續掃描;
S22、待導聯電極檢測到電信號時,將所有導聯電極移動至電信號所在區域,進行集中式持續掃描;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還包括以下步驟:S50、結合FMRI和EEG技術輔助定位癲癇病灶位置。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步驟S50中,當所述導聯電極監測到病灶的位置后,通過FMRI和EEG技術進行確認和驗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總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總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0264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