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紅外光譜的植被與非植被識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502451.7 | 申請日: | 2020-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6612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乃森;劉福霞;吉書雯;朱星月;李文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陰師范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21/359 | 分類號: | G01N21/359 |
| 代理公司: | 淮安菁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78 | 代理人: | 張麗 |
| 地址: | 2233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紅外 光譜 植被 識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基于紅外譜的植被與非植被高識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然生態環境的檢測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基于紅外光譜的植被與非植被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植被是聯接土壤、大氣和水分的自然“紐帶”,是陸地生態系統的基礎,同時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它在陸地表面的能量交換過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和水文循環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區分植被與非植被有助于計算植被覆蓋度,研究土地利用狀況。此外,在某些領域從植被群體中辨識綠色人工偽裝物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廖小露等以“類內密度最大,類間距離最大”為原則,對挑選的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使用改進的投影尋蹤方法區分綠色植被和道路、土壤等非植被,但該技術需要的光譜波段多,達8個,增加了技術的應用成本,同時該技術未涉及人工綠色偽裝植被的區分(廖小露, 劉嘉, 周興霞. 地空同步試驗高光譜影像特征提取與分類[J]. 國土資源遙感,2019,31(03): 65-71)。劉志明等將780~1300nm“近紅外高原”的反射光譜壓縮轉換到380~780nm可見光范圍內,然后成像,通過顏色的變化區分植被與綠色偽裝涂料,但該技術需要的光譜波段過多,達260個以上,(劉志明, 胡碧茹, 吳文健, 等. 高光譜探測綠色涂料偽裝的光譜成像研究[J]. 光子學報, 2009,38(04): 885-890)。
為解決上述在植被與非植被分類時,光譜波段過多,或無法識別人工綠色偽裝植被的缺陷,發明了基于紅外光譜的植被與非植被識別方法。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基于紅外光譜的植被與非植被識別方法,依據近紅外反射光譜(或吸收光譜)與物質含量和結構有關的特性,通過獲取特定波段內近紅外光譜反射率數據,構建基于紅外光譜的植被與非植被識別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基于紅外光譜的植被與非植被識別方法,
(一)測量目標物的光譜反射率,計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陰師范學院,未經淮陰師范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50245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