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擺動油缸液壓驅動回路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98902.4 | 申請日: | 2020-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38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大兵;童昶;梁鵬;閉業賓 | 申請(專利權)人: | 湘潭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5B11/08 | 分類號: | F15B11/08;F15B1/02;F15B21/14;F15B11/0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1105 湖南省湘潭***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擺動 液壓 驅動 回路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擺動油缸液壓驅動回路,涉及液壓回路技術領域,包括泵站系統的輸出油口通過伺服或比例閥與雙齒條齒輪擺動油缸主動缸的主動腔相連接;同時泵站系統的輸出油口還通過電磁閥與插裝閥的控制油口相連;同時還通過電磁球閥與蓄能器工作油口相連;蓄能器工作油口還連接有溢流閥、插裝閥和壓力傳感器;插裝閥的另外一個工作油口通過電磁球閥相連,同時還與擺動油缸被動缸的被動腔相連接。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高速重載擺動負載的高耗能問題,提供一種新型擺動油缸液壓驅動回路實現擺動負載動能的回收和再利用,減小裝機功率,實現節能降耗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壓回路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擺動油缸液壓驅動回路。
背景技術
雙齒條齒輪擺動油缸由于其動作可靠、結構簡單、輸出力矩大等特點而得到廣泛應用。現擺動液壓缸大多應用在低速或擺動角度誤差要求不高的場合,與之相連的液壓回路相對比較簡單,裝機功率較小,只需要通過一個三位四通閥即可控制擺動油缸運動,而在高速和重載工況下仍然采用現有普通擺動油缸,將增大液壓回路的驅動功率,特別是負載作快速減速運動時液壓回路節流損失嚴重,必將導致系統油溫快速升高,需要加大液壓回路冷卻系統功率,長時間工作時能量浪費嚴重,為解決這一問題,本發明采用一種新型液壓供油回路,同時采用一種新型雙齒條齒輪結構的擺動油缸,解決正反方向作快速加減速運動時擺動負載動能的回收和再利用問題,實現節能降耗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擺動油缸液壓驅動回路實現擺動負載動能的回收和再利用,在高速重載工況中減小裝機功率,實現節能降耗。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擺動油缸液壓驅動回路,其中泵站系統1的輸出油口通過三位四通伺服或比例閥2與雙齒條齒輪擺動油缸3主動缸的主動腔A、D、E和J相連接;泵站系統1的輸出油口通過第一電磁閥4和第二電磁閥11分別與第一插裝閥6)和第二插裝閥13的控制油口相連;泵站系統1的輸出油口還通過第一電磁球閥5和第二電磁球閥12分別與第一蓄能器7和第二蓄能器14工作油口相連;第一蓄能器7工作油口還連接有第一溢流閥8、第一插裝閥6和第一壓力傳感器9,第二蓄能器14工作油口還連接有第二溢流閥15、第二插裝閥13和第二壓力傳感器16;第一插裝閥6和第二插裝閥13的另外一個工作油口通過第三電磁球閥10相連,同時第一插裝閥6的該工作油口還與雙齒條齒輪擺動油缸3的被動腔B和H相連接,第二插裝閥13的該工作油口還與雙齒條齒輪擺動油缸3的被動腔C和F相連接。
具體的,雙齒條齒輪擺動油缸3的主動腔A和J之間、主動腔D和E之間均有管路相連,雙齒條齒輪擺動油缸3的被動腔B和H之間、被動腔C和F之間均有管路相連;這樣該液壓驅動回路使得擺動缸內的兩個齒條反復相向運動,從而實現齒輪的重載往復轉動。
具體的,泵站系統1的輸出油口與三位四通伺服或比例閥2的P口相連,雙齒條齒輪擺動油缸3的主動腔E和D通過管路并聯于三位四通伺服或比例閥2的A口上,雙齒條齒輪擺動油缸3的主動腔A和J通過管路并聯于閥2的B口上,三位四通伺服或比例閥2的T口通過管路與泵站系統1的油箱連通。這樣該液壓驅動回路可實現兩齒條活塞同步相向往復運動,從而驅動齒輪實現正反轉運動。
具體的,雙齒條齒輪擺動油缸3的被動腔B和H并聯于第一插裝閥6的B口,被動腔C和F并聯于第二插裝閥13的B口;第一插裝閥6和第二插裝閥13的A口分別與第一蓄能器7和第二蓄能器14的工作油口相連;雙齒條齒輪擺動油缸3的被動腔B和C分別與第三電磁球閥10的A口和B口相連,第三電磁球閥10在得電狀態下P口與泵站系統的油箱相連接。這樣通過該液壓驅動回路既能對擺動缸的被動腔產生的高壓油進行回收儲存,還能在下一次運動中將儲存的高壓油進行釋放,實現減小裝機功率,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湘潭大學,未經湘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9890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