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利工程用裂縫填充注漿機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97647.1 | 申請日: | 2020-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813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2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夏宏遠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5/02 | 分類號: | E02D15/02;E02B3/16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中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752 | 代理人: | 楊毅宇 |
| 地址: | 751100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利工程 裂縫 填充 注漿機 | ||
本發明涉及水利工程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水利工程用裂縫填充注漿機,包括料筒,料筒的頂端固定安裝有送料管,料筒的一端活動套接有活塞桿,料筒的另一端外部固定安裝有法蘭。本發明通過采用軟囊球作為彈珠結構,利用其表面軟膜的可逆形變特性,以及其內腔中油液流動,當高壓漿液沖擊至其表面時,使軟囊球表面只發生彈性變形,避免其表面遭受沖蝕磨損,進而避免彈珠表面造成凹陷,使得料筒口邊緣處產生空隙,導致漿液回流,通過采用特定形狀的磁環套以及磁套殼,利用兩者之間相互的斥力,令軟囊球結構可固定在一處,進行堵塞作用,另外,因磁環套內側呈半弧形,使得軟囊球與邊緣處,呈面與面的接觸,可有效降低接觸疲勞磨損程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利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水利工程用裂縫填充注漿機。
背景技術
水利工程是一種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以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建造的項目工程,一般多為水壩、水堤、洪橋等水工建筑物,對于這些水利工程設備,其建造材料主要為混凝土材質,在長期使用下,混凝土結構會因內外因素的作用,而產生裂縫現象,在現有技術中,多采用填充法來修補裂縫,避免水工建筑物的損壞,而填充法一般由高壓注漿機進行填充注漿工作,高壓注漿機主要由電鉆提供驅動力,利用活塞的往復運動,通過泵浦加壓泵出漿液,再通過高壓管給予裂縫處,灌入修補漿液,因其結構簡易輕便,因而被廣泛應用在水利工程維修領域。
對于高壓注漿機,其主要部件泵浦,一般由料筒、彈珠、彈簧以及壓蓋構成,通過料桶下放漿液至料筒內,再通過活塞桿在料筒內,前后往返運動,使漿液形成高壓狀態,當漿液被活塞桿推出時,高壓漿液會沖擊彈珠,使其被沖開進而打開料筒口,漿液進入壓蓋腔內,被送入高壓管內,因現有設備中,彈珠一般采用金屬鋼球,因漿液流速快,壓強高,其流動粒子小,當漿液沖擊彈珠表面時,會對其造成沖蝕磨損,使其表面形成變形及切削損傷,當彈珠表面凹陷時,其外部無法緊固卡合料筒口,從而產生空隙,當活塞桿向后返回運動時,若料筒口處有空隙,則因活塞桿所產生負壓吸力,會倒吸已經送出的槳液,即漿液回流,對于注漿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另外,在現有結構中,彈珠與料筒口邊緣是點與面式觸接,且兩者均為金屬材質,因而料筒口邊緣對于彈珠會產生接觸疲勞磨損,進一步加劇設備部件的磨損,易產生漿液回流現象。
發明內容
針對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注漿機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利工程用裂縫填充注漿機,具備采用特殊形狀的軟性彈珠,減輕其所受沖擊力,只產生彈性變形,避免沖蝕磨損,且降低邊緣處的接觸疲勞磨損的優點,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利工程用裂縫填充注漿機,包括料筒,所述料筒的頂端固定安裝有送料管,所述料筒的一端活動套接有活塞桿,所述料筒的另一端外部固定安裝有法蘭,所述料筒的另一端固定安裝有磁環套,所述磁環套的內側活動安裝有軟囊球,所述軟囊球的內腔中部固定安裝有阻隔膜,所述阻隔膜的內側中部固定安裝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端固定安裝有位于軟囊球內腔一側的軟隔膜,所述軟囊球的一側固定安裝有磁套殼,所述磁套殼的外部固定安裝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固定安裝有壓蓋。
優選的,所述磁環套的內側邊緣呈凸出半弧形,且其磁性與磁套殼的磁性相同。
優選的,所述軟囊球的形狀呈球形,且具有可逆形變特性,所述軟囊球的右側空腔內裝滿不易揮發性油液,而其左側空腔,即位于軟隔膜外部的一側空腔內裝滿水。
優選的,所述阻隔膜的表面僅可通過油液分子,阻隔水分子通過。
優選的,所述軟隔膜的形狀呈半球形,其表面設有吸閉孔,其吸閉孔受力可張開。
優選的,所述磁套殼的形狀呈半弧形,且其兩端邊緣呈凹陷半弧形。
本發明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夏宏遠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寧夏宏遠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976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傳染病智能預警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夾持工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