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燒結煙氣CO脫除NOx的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497166.0 | 申請日: | 2020-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4296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錢星星;李咸偉;劉猛;劉道清;張衛(wèi)東;周茂軍;俞勇梅;胡子國;王躍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新中金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86 | 分類號: | B01D53/86;B01D53/90;B01D53/56;B01J23/889;B01J3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鐘山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靜 | 
| 地址: | 214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燒結 煙氣 co 脫除 nox 方法 | ||
1.一種燒結煙氣CO脫除NOx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塵脫硫后的燒結煙氣與高溫空氣混合后進入脫硝塔,在催化劑作用下煙氣中的CO和NOx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實現燒結煙氣的無氨脫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燒結煙氣CO脫除NOx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劑為蜂窩式催化劑,以質量百分比計,TiO2占70~80%,Mn02含量為2~4%,V205含量為10~11%,Ce02含量為7~8%,Co203含量為2~3%,玻璃纖維含量為4.5~6.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燒結煙氣CO脫除NOx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劑具體反應條件為:煙氣溫度150~350℃,空速≤8000h-1,常壓,O2濃度3.5~20%,NOx濃度≤350mg/Nm3,CO濃度3000~8000ppm,SO2濃度≤30mg/Nm3,水汽≤1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燒結煙氣CO脫除NOx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硝塔進口煙氣O2濃度3.5~20%,NOx濃度≤350mg/Nm3,CO濃度3000~8000ppm,SO2濃度≤30mg/Nm3,水汽≤1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燒結煙氣CO脫除NOx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硝塔進口溫度要加熱到150~35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燒結煙氣CO脫除NOx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硝塔中發(fā)生的氧化還原反應為: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燒結煙氣CO脫除NOx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窩式催化劑規(guī)格為截面150×150mm,長度為550~1250mm,孔數為18~35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燒結煙氣CO脫除NOx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窩式催化劑制備方法為:以偏釩酸銨、硝酸錳、硝酸鈰、硝酸鈷、鈦白粉、脫模劑、防腐劑、潤滑劑、pH調節(jié)劑、結構助劑、粘結劑為原料,與去離子水充分混合均勻后得到泥料,經過擠出機成型,放入干燥室干燥,然后通過煅燒爐煅燒,冷卻降溫后鋸切得到成品,原料以質量百分百分比計,偏釩酸銨含量為5~6.5%,硝酸錳含量為4.5~6%,硝酸鈰含量為15.5~17%,硝酸鈷含量為3~3.5%,鈦白粉含量為58~65%,脫模劑含量為1~1.4%,防腐劑含量為0.4~0.8%,潤滑劑含量為1.7~3.5%,pH調節(jié)劑含量為2.7~3.5%,結構助劑含量為3.5~5%,粘結劑含量為0.8~1.5%。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燒結煙氣CO脫除NOx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脫模劑為硬脂酸、硬脂酸鎂、檸檬酸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防腐劑為乳酸;所述的潤滑劑為甘油、色拉油、油酸、田菁粉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pH調節(jié)劑為氨水和單乙醇胺;所述的結構助劑為玻璃纖維和紙漿;所述的粘結劑為羧甲基纖維素鈉CMC和聚氧化乙烯PEO。
1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一種燒結煙氣CO脫除NOx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燒結機(1)、電除塵器(2)、第一引風機(3)、第二引風機(11)、第一GGH換熱器(4)、脫硫塔(5)、熱風爐(6)、SCR脫硝反應裝置(7)、第二GGH換熱器(8)、送風機(9)和煙囪(10),燒結機(1)的出氣口通過集氣管道與電除塵器的進氣口相連,電除塵器的出氣口通過第一輸送管道與脫硫塔頂部的進氣口相連,所述的第一輸送管道上依次設置有第一引風機和第一GGH換熱器,脫硫塔下端側壁上的出氣口又通過第一GGH換熱器與第二輸送管道的一端相連,所述的第二引風機設置在第二輸送管道上并且第二輸送管道的另一端與SCR脫硝反應裝置上端側壁上的進氣口相連,所述的熱風爐連接在第二引風機與SCR脫硝反應裝置之間的第二輸送管道上,所述的第二GGH換熱器連接在SCR脫硝反應裝置底部的出氣口處并與其相連通,第二GGH換熱器底部的出氣口又通過第三輸送管道與煙囪相連,所述的第二GGH換熱器內設置有螺旋形換熱管道,所述的螺旋形換熱管道的一端伸出第二GGH換熱器與送風機,所述的螺旋形換熱管道的另一端也伸出第二GGH換熱器與第二輸送管道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新中金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新中金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9716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