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地下儲氣庫襯砌橫縫填縫方法及地下儲氣庫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92991.1 | 申請日: | 2020-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480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冷鵬;蔣中明;楊曉東;唐棟;杜偉安;章建康;李志峰;吳旭東;秦威;路建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能浙江平湖海上風電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7/16 | 分類號: | E21F17/16;E21F17/00;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薈英捷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陳亞英 |
| 地址: | 314205 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獨山港鎮乍全***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下 儲氣庫 襯砌 橫縫填縫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地下儲氣庫襯砌橫縫填縫方法及地下儲氣庫,涉及地下儲氣技術領域。該地下儲氣庫襯砌橫縫填縫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確定多個回填件相對儲氣庫圍巖的位置,且多個回填件將儲氣庫圍巖分隔為多個填充區;在填充區填充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襯砌。該地下儲氣庫,包括混凝土襯砌和回填件,混凝土襯砌鋪設于儲氣庫圍巖,且混凝土襯砌包括多個砌塊,沿儲氣庫圍巖的縱向,相鄰砌塊之間形成橫縫,回填件通過上述填縫方法填充于橫縫內。該地下儲氣庫襯砌橫縫填縫方法將回填件作為混凝土襯砌的修筑構件,回填件對橫縫的封堵密封性較高,混凝土襯砌對儲氣庫圍巖的密封性較高,地下儲氣庫的氣密封相應較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下儲氣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地下儲氣庫襯砌橫縫填縫方法及地下儲氣庫。
背景技術
利用地下儲氣庫儲氣具有儲存量大、使用年限長、安全系數高等優點,其中,地下儲氣庫一般在儲氣庫圍巖設置混凝土層作為襯砌,以對圍巖起到支護和密封作用,由于地下儲氣庫的溫度變化范圍廣,可在0℃~100℃之間變化,導致混凝土襯砌會沿地下儲氣庫的縱向產生脹縮變形,影響混凝土襯砌與圍巖之間的粘結性能,并形成接觸裂縫,影響襯砌的使用性能;為消除混凝土襯砌因溫度變化引起的熱脹冷縮變形對襯砌結構應力和變形的影響,一般會在襯砌中沿地下儲氣庫縱向設置橫縫,并在橫縫處回填回填件,然而現有回填件對橫縫的封堵密封性較差,導致襯砌失去對儲氣庫圍巖密封的作用,地下儲氣庫的氣密封相應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種地下儲氣庫襯砌橫縫填縫方法及地下儲氣庫,以解決現有地下儲氣庫中回填件對橫縫的封堵密封性較差,導致襯砌失去對儲氣庫圍巖密封的作用,地下儲氣庫的氣密封相應較差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地下儲氣庫襯砌橫縫填縫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確定多個回填件相對儲氣庫圍巖的位置,且多個回填件將所述儲氣庫圍巖分隔為多個填充區;在所述填充區填充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襯砌。
可選地,所述混凝土襯砌包括第一襯砌,所述回填件包括第一回填體,所述填充區包括第一填充槽,所述確定多個回填件相對儲氣庫圍巖的位置的步驟包括:將多個所述第一回填體固定于所述儲氣庫圍巖;
多個所述第一回填體將所述儲氣庫圍巖分隔為多個所述第一填充槽;
所述在所述填充區填充混凝土得到混凝土襯砌的步驟包括:向所述第一填充槽噴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所述第一襯砌。
可選地,所述混凝土襯砌包括第二襯砌,所述回填件包括第二回填體,所述填充區包括第二填充槽,所述第二襯砌通過模筑法澆筑,所述確定多個回填件相對儲氣庫圍巖的位置的步驟包括:將所述第二回填體固定于澆筑模板;
所述第二回填體將所述儲氣庫圍巖分隔為多個所述第二填充槽;
在所述第二填充槽安裝鋼筋網片后,向所述第二填充槽澆筑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凝固后得到所述第二襯砌;
從澆筑模板拆下所述第二回填體,并取下澆筑模板。
可選地,所述回填件包括可塑狀態的黏土基體和包覆于所述黏土基體外壁的包覆涂層,所述黏土基體由黏土粉末加水混合而成。
可選地,所述黏土基體的含水率為其塑限含水率與液限含水率的中位值。
可選地,所述黏土粉末為高嶺土或膨潤土。
可選地,所述包覆涂層包括單組分聚脲涂層,且所述單組分聚脲涂層由單組分聚脲經涂刷或噴涂于所述黏土基體的外壁固化成膜形成;
或,所述包覆涂層包括雙組分聚脲涂層,且所述雙組份聚脲涂層由雙組分聚脲經噴涂于所述黏土基體的外壁固化成膜形成。
可選地,所述黏土基體寬2cm~3cm;和/或,所述包覆涂層厚2mm~3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能浙江平湖海上風電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華能浙江平湖海上風電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9299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