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船舶壓載水岸基試驗水質調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91934.1 | 申請日: | 2020-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446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瓊;吳惠仙;袁林;薛俊增;張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B71/00 | 分類號: | B63B71/00;G01N33/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耿悅 |
| 地址: | 2013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船舶 壓載水 岸基 試驗 水質 調配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船舶壓載水岸基試驗水質調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S1、在水源地的自然條件下,測定水體中的水質指標;S2、與BWMS規則和ETV標準中流入水要求進行比對,確定所述水質指標中不達標的參數;S3、針對所述不達標的參數,計算調配物的添加量;S4、將所述調配物攪拌溶解后加入水體中,形成溶解液;S5、將所述溶解液依次加入含有所述水體的岸基試驗配料艙內形成試驗水。本發明能同時滿足BWMS規則和ETV標準雙要求,且最接近自然的水質特征,同時,本發明的實驗水還具有穩定性高、可復制、適用范圍廣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洋工程裝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船舶壓載水岸基試驗水質調配方法。
背景技術
船舶壓載水是海洋外來生物入侵的重要途徑之一。眾所周知,壓載水的排放已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諸多生態污染問題。2017年9月,國際海事組織(IMO)發布的《國際船舶壓載水和沉積物沉積物控制與管理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正式生效。公約規定利用壓載水保持安全航行條件的船舶應配備壓載水管理系統(BWMS),且該BWMS應按照《壓載水管理系統型式認可導則》(簡稱G8導則)要求,通過主管機關的型式認可。
現有營運船舶中處理壓載水達到D-2排放標準的符合率不高。為確保BWMS的運行可靠性,IMO對G8導則進行了全面修訂,并將其升級為壓載水管理系統認可規則(BWMS規則),形成嚴格的、一致的試驗方案,確保試驗的可重復性和與其他處理設備的可比性。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設定了獨立的BWMS型式認可試驗標準(ETV標準)。試驗原水作為岸基試驗中評估BWMS有效性的試驗介質,是驗證BWMS處理能力的重要保障,ETV標準與BWMS規則均對岸基試驗的試驗原水作出了量值要求,如圖1所示。
雖然世界上的海洋是相通的,但不同水域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與水質條件仍然存在差異。大多數情況下,自然水體的生物與水質不能同時滿足BWMS規則和ETV標準要求。試驗水的生物與水質特性是正確與公正的評估BWMS有效性的重要基礎,早在壓載水管理系統型式認可之初就已認識到這一問題,我國已經建立了試驗水溶解性有機碳(發明專利200910249738.0)、顆粒性有機碳(發明專利200910249737.6)和水化學參數調制方法(發明專利201510107299.5),但上述方法僅適用于老G8的要求,不能滿足現行有效的BWMS規則和ETV標準要求。也有國外學者在實驗室小式條件下,開展了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木質素、檸檬酸鈉、甲基纖維素和淀粉等物質對水質提升效果的研究報道,但以上研究的結果不具備可復制性,添加后水質的提升效果不可控,未在真實的岸基試驗條件下進行重復驗證。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外尚無可同時滿足BWMS規則和ETV標準雙要求的BWMS型式認可試驗水調配標準方法,缺少一種最接近自然水質特征的、穩定的、可復制的、適用范圍廣的試驗水調配技術。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能同時滿足BWMS規則和ETV標準雙要求、穩定性好、可復制的、適用范圍廣的船舶壓載水岸基試驗水質調配方法。
一種船舶壓載水岸基試驗水質調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S1、在水源地的自然條件下,測定水體中的水質指標;
S2、與BWMS規則和ETV標準中流入水要求進行比對,確定所述水質指標中不達標的參數;
S3、針對所述不達標的參數,計算調配物的添加量;
S4、將所述調配物攪拌溶解后加入水體中,形成溶解液;
S5、將所述溶解液依次加入含有所述水體的岸基試驗配料艙內形成試驗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水質指標包括溶解性有機碳、顆粒有機碳和懸浮物的含量。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步驟S3中,計算調配物的添加量采用下述計算公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洋大學,未經上海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919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