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波分復用WDM接收機裝置和無源光網絡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91570.7 | 申請日: | 2020-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3808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鑫;李文強;蔣延標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永鼎光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5/02 | 分類號: | H05K5/02;H05K7/20;H04B10/60;H04Q1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瑞創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74 | 代理人: | 葉小勤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波分復用 wdm 接收機 裝置 無源 網絡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波分復用WDM接收機裝置和無源光網絡系統,涉及通信設備技術領域,包括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底部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內的頂面均陣列設有彈簧,且彈簧與支架內的頂面焊接,所述彈簧一端固定有推板,且推板位于接收器底部正下方,所述推板頂面設有散熱水墊,且散熱水墊兩面分別與接收器底面和推板頂面相抵,所述接收器表面均設有通氣孔,所述接收器內固定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接收器正上方均設有散熱扇,采用通氣孔、散熱水墊和散熱扇,實現了有效的對設備進行降溫,避免了設備在使用中溫度過高,增加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波分復用WDM接收機裝置和無源光網絡系統。
背景技術
WDM是將一系列載有信息、但波長不同的光信號合成一束,沿著單根光纖傳輸;在發送端經復用器(亦稱合波器,MulTIplexer)匯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線路的同一根光纖中進行傳輸的技術;在接收端,經解復用器(亦稱分波器或稱去復用器,DemulTIplexer)將各種不同波長的光信號分開,然后由光接收機作進一步處理以恢復原信號。在同一根光纖中同時讓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光波長信號通過不同光信道各自傳輸信息,稱為光波分復用技術,簡稱WDM。
現有的設備在進行使用時連接的線路較多,產生的熱量較大,設備的通氣位置位于設備的兩側,設備的熱量無法自動將熱氣進行排出,使的設備在使用時溫度過熱,減少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波分復用 WDM接收機裝置和無源光網絡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波分復用WDM接收機裝置,包括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底部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內的頂面均陣列設有彈簧,且彈簧與支架內的頂面焊接,所述彈簧一端固定有推板,且推板位于接收器底部正下方,所述推板頂面設有散熱水墊,且散熱水墊兩面分別與接收器底面和推板頂面相抵,所述接收器表面均設有通氣孔,所述接收器內固定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接收器正上方均設有散熱扇。
優選的,所述通氣孔分別位于接收器兩側和頂面,且接收器頂面的通氣孔為橢圓形。
優選的,且散熱扇分別與接收器頂面兩側,且溫度傳感器與散熱扇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接收器頂面設有限位套圈,且限位套圈與接收器頂面螺栓連接,所述限位套圈內設有限位柱,且限位柱與限位套圈螺紋連接。
優選的,所述限位柱頂面設有切斜板,且傾斜板與限位柱頂面焊接,且散熱扇頂面與傾斜板底面螺栓連接。
優選的,所述接收器正面凹槽內均設有連接頭,所述連接頭與接收器正面凹槽卡合,所述連接頭一端固定有線束。
優選的,所述接收器背面設有加強塊,且加強塊與接收器背面螺栓連接,且加強塊一面貫穿有固定孔,所述加強塊一面固定有吸盤。
一種波分復用WDM無源光網絡系統,包含:
信號輸出模塊,用于將無源光進行連接,并且將無源光接收并且發送;
信號隔離模塊,用于將無源光在傳輸的過程中進行將信號接收通過光纖回波反射的光能夠被光隔離器很好的隔離,提高光波傳輸效率;
信號放大模塊,光波傳輸的過程中加強光波信號,加大信號傳輸的距離;
信號接收模塊,將傳輸的光波進行接收并分布。
優選的,將光纖與信號輸出模塊進行連接,將光波信號進行傳輸,發送至設備的信號隔離模塊中,使光只能單方向傳輸,通過光纖回波反射的光能夠被光隔離器很好的隔離,提高光波傳輸效率,光波通過信號放大模塊,將隔離過后的信號進行降低傳輸損耗,提高光波信號的輸出距離,并通過信號接收模塊將信號進行接收分布,接收后將信息進行反饋給信號輸出模塊。
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永鼎光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永鼎光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9157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