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生物分類培養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90211.X | 申請日: | 2020-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449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1 |
| 發明(設計)人: | 吳千里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千里 |
| 主分類號: | C12M1/00 | 分類號: | C12M1/00;C12M1/12;C12M1/04;A61L2/10;A61L2/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340***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生物 分類 培養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生物分類培養器,包括箱體,橫板,所述橫板橫向設置在所述箱體內腔的中部,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設置在所述箱體內腔前側壁和所述豎板前側壁上所述彈簧的內側;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設置在所述箱體內腔后側壁上,螺紋柱,所述螺紋柱螺紋連接在所述螺紋套內,本發明涉及微生物培養技術領域。該微生物分類培養器,通過箱體內第一培養室內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可以放置不同的培養皿進行培養,通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兩側兩戶作用的彈簧可以對不同種類的培養器皿進行固定,通過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可以對液體培養基進行放置和固定,便于適配不同大小的液體培養基,提高了該裝置的適用范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生物培養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微生物分類培養器。
背景技術
微生物培養,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養基和人為創造的培養條件,使某些微生物快速生長繁殖,稱為微生物培養,微生物培養可分為純培養和混合培養,前者是指對已純化的單一菌種進行培養和利用,后者是指對混合菌種或自然樣品中的微生物進行培養,然后根據培養基上所生長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估算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樣性與數量。
現有的微生物培養通常是將微生物樣本放入培養皿內,單單在培養皿內的微生物樣本的存活率較低,無法及時的補充水分,或是及時的輸入經過無菌處理的氧氣,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必要條件,現有的微生物培養器內只能放入單個培養皿,使用范圍較小。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生物分類培養器,解決了單單在培養皿內的微生物樣本的存活率較低,無法及時的補充水分,或是及時的輸入經過無菌處理的氧氣,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必要條件,現有的微生物培養器內只能放入單個培養皿,使用范圍較小的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微生物分類培養器,包括箱體,橫板,所述橫板橫向設置在所述箱體內腔的中部,所述橫板將所述箱體的內腔上下兩個獨立的空間,所述箱體內腔的上部空間為第一培養室,所述箱體內腔的下部空間為第二培養室;豎板,所述豎板豎向設置在所述橫板上表面的中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培養室內腔;彈簧,所述彈簧橫向設置在所述箱體的內側壁和所述豎板的前后側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培養室內;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設置在所述箱體內腔前側壁和所述豎板前側壁上所述彈簧的內側;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設置在所述箱體內腔后側壁側壁和所述豎板后側壁上所述彈簧的內側;支撐板,所述支撐板豎向設置在所述橫板下表面的前后側與所述箱體內腔的底端之間;第一支撐架,所述第一支撐架橫向設置在所述箱體內腔的前側壁和所述支撐板的后側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培養室內;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橫向設置在所述支撐板的前側壁和所述箱體內腔的前側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培養室內螺紋塊,所述螺紋塊設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前側壁上;螺紋桿,所述螺紋桿橫向螺紋連接在所述螺紋塊內;第二支撐架,所述第二支撐架橫向設置在所述螺紋桿的前側;螺紋套,所述螺紋套可滑動地豎向設置在所述箱體內腔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培養室內第一支撐架和所述第二支撐架的下方;螺紋柱,所述螺紋柱螺紋連接在所述螺紋套內,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的橫向設置在所述螺紋柱的頂端;加熱器,所述加熱器設置在所述箱體內腔的前側壁且位于所述第一培養室內。
進一步地,所述箱體內腔的頂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培養室內設置有一紫外線殺菌燈,所述橫板的下表面設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培養室內設置有多個照射殺菌燈。
進一步地,所述箱體上表面的后側設置有一保護箱,所述保護箱內腔設置有一制氧機,所述制氧機的輸出口連通有一延伸至所述第一培養室和所述第二培養室內的輸氧管。
進一步地,所述箱體上表面的前側設置有一液體箱,所述液體箱的底部開設有一延伸至所述第二培養室內腔上部后端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下方連通有多個軟管,所述軟管的下方設置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撐架的出液頭。
進一步地,所述出液管設置設置有一泵機,所述出液管上且位于所述泵機的下端設置有一控制閥,所述輸氧管與所述出液管上均設置有細菌過濾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千里,未經吳千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9021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