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水土流失的防護林建植體系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86961.X | 申請日: | 2020-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407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肖姣君;王輝;吳新球;王秋芳;陳建華;陳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花王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23/00;A01G20/00;E02B3/10;E02B3/12;E02B5/00 |
| 代理公司: | 鎮江基德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張敏 |
| 地址: | 2123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土流失 防護林 體系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水土流失的防護林建植體系,包括斜坡,斜坡上設有防護林,所述的防護林從上至下包括頂部區域、中部區域和底部區域,頂部區域與中部區域之間設有截流溝,中部區域與底部區域之間也設有截流溝,頂部區域的防護林為喬木叢,中部區域的防護林為灌木叢,底部區域包括植被區和耕作區,植被區位于耕作區上方,植被區與耕作區之間設有地埂,耕作區下方設有截流壩。本發明設計巧妙,將斜坡規劃成三個區域,分別建植不同的植物,能夠有效的避免水土流失。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水土流失的防護林建植體系。
背景技術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下流、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當、地面植被遭破壞、耕作技術不合理、土質松散、濫伐森林、過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土壤耕作層被侵蝕、破壞,使土地肥力日趨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庫,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導致水旱災害發生,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水土流失對山區農業生產及下游河道帶來嚴重威脅。避免水土流失的方法之一就是建植防護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合理有效的一種防水土流失的防護林建植體系。
一種防水土流失的防護林建植體系,包括斜坡,斜坡上設有防護林,所述的防護林從上至下包括頂部區域、中部區域和底部區域,頂部區域與中部區域之間設有截流溝,中部區域與底部區域之間也設有截流溝,頂部區域的防護林為喬木叢,中部區域的防護林為灌木叢,底部區域包括植被區和耕作區,植被區位于耕作區上方,植被區與耕作區之間設有地埂,耕作區下方設有截流壩。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喬木叢包括木棉、松樹、玉蘭、白樺等。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灌木叢包括小檗、黃楊、沙地柏、鋪地柏、連翹、沙柳等。
作為進一步改進,頂部區域、中部區域和底部區域各占斜坡長度的三分之一。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截流溝的橫截面為梯形。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截流壩為混凝土結構或木質結構。
有益效果:
本發明設計巧妙,將斜坡規劃成三個區域,分別建植不同的植物,能夠有效的避免水土流失,其中斜坡頂部區域土壤的重力勢能較大,所以在頂部區域種植主干高大的喬木,能夠防止雨水的沖刷,在中部區域種植矮小的灌木,致密的灌木叢能夠更好地保持住根部地土壤,在底部相對平緩的區域種植一些農作物,既可以保持水土,又能夠提高生產,在底部不那么平緩的區域則種植一些植被草皮,植被草皮用地埂隔開,防止雜草搶奪農作物的營養。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防水土流失的防護林建植體系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1.頂部區域 2.中部區域 3.底部區域 31.植被區 32.耕作區 4.截流溝 5.地埂6.截流壩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如圖1所示,一種防水土流失的防護林建植體系,包括頂部區域1、中部區域2、底部區域3、植被區31、耕作區32、截流溝4、地埂5和截流壩6。
一種防水土流失的防護林建植體系,包括斜坡,斜坡上設有防護林,所述的防護林從上至下包括頂部區域1、中部區域2和底部區域3,頂部區域1與中部區域2之間設有截流溝4,中部區域2與底部區域3之間也設有截流溝4,頂部區域1的防護林為喬木叢,中部區域2的防護林為灌木叢,底部區域3包括植被區31和耕作區32,植被區31位于耕作區32上方,植被區31與耕作區32之間設有地埂5,耕作區32下方設有截流壩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花王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花王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8696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