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分流加熱技術的鍋爐尾氣余熱回收設備及回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86037.1 | 申請日: | 2020-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57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何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何建華 |
| 主分類號: | F28D7/02 | 分類號: | F28D7/02;F28D21/00;F28F13/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21000 陜西省寶雞***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分流 加熱 技術 鍋爐 尾氣 余熱 回收 設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分流加熱技術的鍋爐尾氣余熱回收設備及回收方法,包括交換箱,交換箱內設有進氣腔、熱交換腔和出氣腔,進氣腔的一端貫通連接進氣管,所述進氣管上安裝有吸氣泵,所述出氣腔的一端貫通連接出氣管,所述熱交換腔內均勻的設有若干熱交換管,熱交換管的一端貫通連接進氣腔,熱交換管的另一端貫通連接出氣腔;本發明的整個鍋爐尾氣熱交換過程中,過濾鍋爐尾氣通過熱交換管與熱交換腔內的水進行熱交換,即可實現利用鍋爐尾氣預熱加熱熱交換腔內的水,不僅實現了對鍋爐尾氣的降溫處理,預防熱污染的出現,且實現了鍋爐尾氣內余熱的二次利用,能大幅提升鍋爐的熱利用效率,能大幅提升能源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鍋爐尾氣余熱回收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基于分流加熱技術的鍋爐尾氣余熱回收設備及回收方法。
背景技術
鍋爐是一種能量轉換設備,向鍋爐輸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學能、電能,鍋爐輸出具有一定熱能的蒸汽、高溫水或有機熱載體。鍋的原義指在火上加熱的盛水容器,爐指燃燒燃料的場所,鍋爐包括鍋和爐兩大部分。鍋爐中產生的熱水或蒸汽可直接為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熱能,也可通過蒸汽動力裝置轉換為機械能,或再通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
鍋爐尾氣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熱量,這些熱量通常會伴隨尾氣的排放直接排出,這種排放不僅造成能量浪費,且造成熱污染,對環境造成深遠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分流加熱技術的鍋爐尾氣余熱回收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分流加熱技術的鍋爐尾氣余熱回收設備,包括交換箱,所述交換箱是圓筒型結構,交換箱內設有進氣腔、熱交換腔和出氣腔,所述熱交換腔設在交換箱的中部,所述進氣腔和出氣腔的結構相同,進氣腔和出氣腔是弧形腔,所述進氣腔和出氣腔相互對稱的分設在熱交換腔的左右兩側,進氣腔的一端貫通連接進氣管,所述進氣管上安裝有吸氣泵,所述出氣腔的一端貫通連接出氣管,所述熱交換腔內均勻的設有若干熱交換管,所述熱交換管是空間螺旋型結構,熱交換管的一端貫通連接進氣腔,熱交換管的另一端貫通連接出氣腔,在吸氣泵的作用下,牽引鍋爐尾氣通過進氣管注入進氣腔內,并通過進氣腔分別注入熱交換管內,使得鍋爐尾氣通過熱交換管與熱交換腔內的水進行熱交換,熱交換后的鍋爐尾氣實現了降溫,降溫后的鍋爐尾氣直接注入出氣腔內,并通過出氣管排出;整個鍋爐尾氣熱交換過程中,過濾鍋爐尾氣通過熱交換管與熱交換腔內的水進行熱交換,即可實現利用鍋爐尾氣預熱加熱熱交換腔內的水,不僅實現了對鍋爐尾氣的降溫處理,預防熱污染的出現,且實現了鍋爐尾氣內余熱的二次利用,能大幅提升鍋爐的熱利用效率,能大幅提升能源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且整個熱交換過程中是利用多個熱交換管分流鍋爐尾氣,實現對鍋爐尾氣的分散熱交換,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鍋爐尾氣中的余熱。
所述熱交換腔的頂端一側貫通連接出水管,熱交換腔的底端一側貫通連接進水管,所述進水管上安裝有水泵,通過水泵配合進水管向熱交換腔內注入冷水,使得冷水與熱交換管內的鍋爐尾氣發生熱交換,實現鍋爐尾氣加熱冷水,加熱后的水直接通過出水管排出。
所述熱交換腔的頂壁設有第一攪拌機構,熱交換腔的底壁設有第二攪拌機構,所述第二攪拌機構的攪拌方向與第一攪拌機構的攪拌方向完全相反,通過第一攪拌機構攪拌熱交換腔的上部水,形成上渦流,通過第二攪拌機構攪拌熱交換腔的下部水,形成下渦流,上渦流與下渦流在熱交換腔的中部形成碰撞,形成亂流,進而利用流動的水與熱交換管內的鍋爐尾氣進行熱交換,能進一步提高鍋爐尾氣對水的加熱效果,能進一步提高鍋爐尾氣預熱的利用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何建華,未經何建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860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