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慧消防遠程監管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83285.0 | 申請日: | 2020-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843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楊國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中天網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38 | 分類號: | H04W4/38;H04W16/18;G16Y10/35;G16Y40/10;G08B17/00;G08B17/10;G08B19/00;G08B25/08;G08B25/1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嘉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丁倩 |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慧 消防 遠程 監管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智慧消防遠程監管系統,其包括,物聯網終端傳輸設備、交換模塊、大數據服務與分析中心、管理云平臺及用戶終端,所述物聯網傳輸設備由多種傳感器組成,用于感知環境信息;所述管理云平臺與所述交換模塊通信連接,以負責所述物聯終端傳輸設備的信息配置;所述管理云平臺與所述物聯網終端傳輸設備通信連接,以接收所述物聯網傳輸設備感知的所述環境信息。本發明提供的智慧消防遠程監管系統可簡化整個無線網絡,降低了網絡部署的難度,同時網絡系統故障幾率大大降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慧消防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慧消防遠程監管系統。
背景技術
智慧消防是一種先進的解決方案,與傳統消防相比,注重打通各系統間的信息孤島、提升感知預警能力和應急指揮能力。通過更早發現、更快處理,將火災風險和影響降到最低。真正意義上的智慧消防絕不僅僅是消防設備數據聯網到平臺,而是通過運用物聯網、云計算、AI、區塊鏈等高新技術,實現環境感知、行為管理、流程把控、智能研判、科學指揮等目標?!爸腔巯馈笔抢梦锫摼W、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移動互聯網等最新技術,配合大數據云計算平臺、火警智能研判等專業應用,實現城市消防的智能化,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保障消防設施的完好率、改善執法及管理效果、增強救援能力、降低火災發生及損失。
目前,市場上的智慧消防系統主要通過兩種網絡架構方式,一種利用蜂窩的GPRS或者4G/5G等流量通道,直接將數據傳輸到服務器上;另一種采用Wifi、Zigbee、藍牙等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利用短距離無線網絡將各種傳感器信息匯聚到網關節點,將相關數據發送到服務器上。
然而,在復雜的實施環境內部署無線系統,信號受到環境影響較大,若采用蜂窩的GPRS或4G/5G等流量通道,對于偏遠或者郊區等沒有電信基站覆蓋的來說并不合適,產生過高的耗損及資費;而采用Zigbee、藍牙等短距離通信技術,需要通過多個無線信號中繼設備來延長通信距離,使得整個無線網絡變得更復雜,增加了網絡部署的難度,同時網絡系統故障幾率大大提高。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智慧消防遠程監管系統解決現有信號受到環境影響較大或部署難度高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智慧消防遠程監管系統,其包括:物聯網終端傳輸設備、交換模塊、大數據服務與分析中心、管理云平臺及用戶終端,所述物聯網傳輸設備由多種傳感器組成,用于感知環境信息;所述交換模塊與所述物聯網終端傳輸設備通信連接,以負責所述物聯終端傳輸設備的信息配置;所述管理云平臺與所述交換模塊通信連接,以接收所述物聯網傳輸設備感知的所述環境信息;所述大數據服務與分析中心與所述管理云平臺通信連接,以根據所述環境信息進行數據的清洗與分析,完成數據的交換與分發;所述用戶終端與所述管理云平臺通信連接,以通過所述用戶終端進行查看及操作;通信連接采用傳輸協議實現,包括LoRa及NB-IoT,其中當在運營商NB-IoT基站的信號能夠覆蓋的地區,通過NB-IoT協議,實現數據傳輸,而當運營商NB-IoT基站的信號無法覆蓋時,使用LoRa技術進行組網。
進一步,所述物聯網終端傳輸設備包括用戶信息傳輸裝置、煙霧報警器、可燃氣體報警器、電氣火災報警器、水壓報警器、水位報警器及防火門磁報警器;所述用戶信息傳輸裝置分別與所述煙霧報警器、所述可燃氣體報警器、所述電氣火災報警器、所述水壓報警器、所述水位報警器及所述防火門磁報警器通信連接,并與所述交換模塊及所述管理云平臺通信連接。
進一步,當能接收到運營商NB-IoT基站的信號時,采用NB-IoT煙感設備,在設備底座內置NB-IoT無線模塊,該NB-IoT無線模塊可直接將數據發送到運營商NB-IoT基站,再通過運營商網絡上傳到所述管理云平臺。
進一步,所述用戶信息傳輸裝置與所述管理云平臺之間的通信方式包括控制命令、信息上傳和信息查詢等,均采用發送/確認或請求/應答模式進行通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中天網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武漢中天網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8328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