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利工程用多功能灌溉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81097.4 | 申請日: | 2020-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864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紅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紅英 |
| 主分類號: | A01M7/00 | 分類號: | A01M7/00;B01F7/18;B01D29/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權智天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愛 |
| 地址: | 415200 湖南省常德***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利工程 多功能 灌溉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利工程用多功能灌溉裝置,包括底座、滑輪、水室、轉軸、電機、攪拌桿、進水管、水蓋、過濾網、水泵、外管、內管、彈簧、氣壓缸、安裝板、水嘴和水管;本發明結構合理簡單、生產成本低、安裝方便,功能齊全,原料和水從進水管進入,電機帶動攪拌桿混合攪拌,過濾網過濾掉雜質,水泵抽取藥液到水嘴中進行灌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利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利工程用多功能灌溉裝置。
背景技術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堤壩、水閘、溢洪道以及渠道等不同類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實現其目標,一般水利工程多用于農業生產等領域,在農業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及時的向農作物補充所需的水分,保證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獲取高產穩產,必須供給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條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勻,不能滿足作物對水分要求,因此,必須人為地進行灌溉。
現有的灌溉裝置在使用的過程中,為了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在灌溉的水中加入藥液,使藥液與水混合,再噴淋到農田,但是,現有技術中的灌溉裝置藥液與水混合效果不好,混合不均勻,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質量,同時現有的灌溉裝置在澆灌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移動管道,從而對整片農田進行澆灌,而且該澆灌的方式過于浪費水源,使得水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時在灌溉的過程中裝置不方便移動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水利工程用多功能灌溉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水利工程用多功能灌溉裝置,包括底座、滑輪、水室、轉軸、電機、攪拌桿、進水管、水蓋、過濾網、水泵、外管、內管、彈簧、氣壓缸、安裝板、水嘴和水管;所述底座下表面四周設有數個滑輪;所述底座上表面左側固定連接有水室;所述底座上表面中端固定連接有水泵;所述底座上表面右側固定連接有外管和氣壓缸;所述水室腔室內部中端固定連接有過濾網;所述水室上表面左側固定連通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上設有水蓋;所述水室上表面中端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端上固定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上固定連接有數個攪拌桿,所述轉軸和攪拌桿位于水室腔室內部上端;所述外管中滑動連接有內管,所述外管與內管之間固定連接有彈簧;所述安裝板固定連接在內管與氣壓缸輸出端的頂端上;所述水嘴固定連接在安裝板上;所述水泵的一端通過水管與水室底端相連通,所述水泵的另一端通過水管與水嘴相連通。
作為優選,所述水泵為真空水泵。
作為優選,所述電機為變頻電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結構合理簡單、生產成本低、安裝方便,功能齊全,原料和水從進水管進入,電機帶動攪拌桿混合攪拌,過濾網過濾掉雜質,水泵抽取藥液到水嘴中進行灌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水利工程用多功能灌溉裝置,包括底座1、滑輪2、水室3、轉軸4、電機5、攪拌桿6、進水管7、水蓋8、過濾網9、水泵10、外管11、內管12、彈簧13、氣壓缸14、安裝板15、水嘴16和水管17;所述底座1下表面四周設有數個滑輪2;所述底座1上表面左側固定連接有水室3;所述底座1上表面中端固定連接有水泵10;所述底座1上表面右側固定連接有外管11和氣壓缸14;所述水室3腔室內部中端固定連接有過濾網9;所述水室3上表面左側固定連通有進水管7,所述進水管7上設有水蓋8;所述水室3上表面中端固定連接有電機5;所述電機5的輸出端上固定連接有轉軸4,所述轉軸4上固定連接有數個攪拌桿6,所述轉軸4和攪拌桿6位于水室3腔室內部上端;所述外管11中滑動連接有內管12,所述外管11與內管12之間固定連接有彈簧13;所述安裝板15固定連接在內管12與氣壓缸14輸出端的頂端上;所述水嘴16固定連接在安裝板15上;所述水泵10的一端通過水管17與水室3底端相連通,所述水泵10的另一端通過水管17與水嘴16相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紅英,未經李紅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8109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回旋管高頻腔體結構
- 下一篇:一種自適應軟聯接焊節斜面的組合式上電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