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半導體器件及其制造方法、集成電路、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76859.1 | 申請日: | 2020-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526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03 |
| 發明(設計)人: | 吳振華;甘維卓;張兆浩;張永奎;李俊杰;殷華湘;朱慧瓏;郭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L29/78 | 分類號: | H01L29/78;H01L29/06;H01L29/423;H01L21/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劉廣達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半導體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集成電路 電子設備 | ||
1.一種半導體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半導體襯底;
納米線溝道,形成于所述半導體襯底上;
金屬柵,環繞設置于所述納米線溝道周圍;
第一外延部,形成于所述納米線溝道上;
金屬插層,環繞設置于所述第一外延部周圍;
第二外延部,環繞設置于所述金屬插層周圍;
柵極,與所述金屬柵連接;
源極,與所述第二外延部連接;
漏極,與所述半導體襯底連接;
所述第一外延部與所述第二外延部的摻雜類型相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柵介質層,環繞設置于所述納米線溝道周圍;所述柵介質層處于所述金屬柵與所述納米線溝道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鐵電層,環繞設置于所述納米線溝道周圍;所述鐵電層處于所述金屬柵與所述柵介質層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隔離層,形成于所述半導體襯底上;所述隔離層分布于所述金屬柵與所述半導體襯底之間、所述第二外延部與所述半導體襯底之間、所述柵極與所述源極之間、所述柵極與所述漏極之間、所述源極與所述漏極之間以及相鄰的源極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金屬硅化物層,形成于所述源極與所述第二外延部之間,和/或形成于所述漏極與所述半導體襯底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鐵電層,厚度為1nm~20nm。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柵介質層,厚度為0.5nm~20n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屬插層,厚度為1nm~20nm。
9.一種集成電路,其特征在于,該集成電路包括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半導體器件。
10.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該電子設備包括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半導體器件或者權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電路。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電話、計算機、平板電腦、可穿戴智能設備、人工智能設備、移動電源。
12.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半導體襯底;
在所述半導體襯底上形成納米線溝道;
在所述納米線溝道上形成第一外延部;
在所述第一外延部周圍形成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一外延部與所述第二外延部的摻雜類型相反;
在所述納米線溝道周圍形成金屬柵;
在所述第一外延部與所述第二外延部之間形成金屬插層;
形成柵極、源極及漏極,并使柵極與所述金屬柵連接、使源極與所述第二外延部連接以及使漏極與所述半導體襯底連接。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半導體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在所述納米線溝道與所述金屬柵之間依次形成柵介質層和鐵電層。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半導體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半導體襯底上形成納米線溝道包括:
在所述半導體襯底上依次形成溝道層和外延層;
在所述外延層上形成硬掩模;
基于所述硬掩模刻蝕所述外延層、所述溝道層及所述半導體襯底;
選擇性刻蝕所述溝道層,以形成納米線溝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7685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制冷設備
- 下一篇:一種基于互聯網的中醫遠程會診輔助系統及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