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嘴部特征的人臉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76000.0 | 申請日: | 2020-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1818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肖傳寶;陳白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魔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創智卓英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24 | 代理人: | 張超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特征 檢測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嘴部特征的人臉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涉及人臉檢測技術領域,用于解決相關技術中人臉檢測的過程復雜且處理效率低的問題。該方法包括:獲取待檢測圖像;將待檢測圖像輸入人臉關鍵點檢測模型,得到第一關鍵點組,第一關鍵點組中的關鍵點均與嘴部關聯;根據第一關鍵點組在待檢測圖像上摳取嘴部區域;將嘴部區域輸入分類模型,得到嘴部區域是否合格的檢測結果,若是,則判定待檢測圖像包括人臉。本發明具有過程簡單且處理效率高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臉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嘴部特征的人臉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
背景技術
人臉識別,是基于人臉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為了避免無意義的人臉識別,通常需要對相應的圖片進行人臉檢測,在判定其具有人臉的情況下,才能進行人臉識別。
在相關技術中,人臉檢測通常基于人臉的全部關鍵點進行處理,因此,不僅需要采集人臉的全部關鍵點,還需要依靠基于CNN模型的深度學習方法對該全部關鍵點進行處理,其不僅過程復雜,還處理效率低。
目前針對相關技術中人臉檢測的過程復雜且處理效率低的問題,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相關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嘴部特征的人臉檢測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其具有過程簡單且處理效率高的優點。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基于嘴部特征的人臉檢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待檢測圖像;
將所述待檢測圖像輸入人臉關鍵點檢測模型,得到第一關鍵點組,所述第一關鍵點組中的關鍵點均與嘴部關聯;
根據所述第一關鍵點組在所述待檢測圖像上摳取嘴部區域;
將所述嘴部區域輸入分類模型,得到所述嘴部區域是否合格的檢測結果,若是,則判定所述待檢測圖像包括人臉。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人臉關鍵點檢測模型采用mobilenet-v1模型、mobilenet-v2模型、shuffle-net模型中的任意一種。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分類模型采用mobilenet-v1模型、mobilenet-v2模型、shuffle-net模型中的任意一種。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在將所述待檢測圖像輸入人臉關鍵點檢測模型之后,所述人臉關鍵點檢測模型輸出98個關鍵點,所述第一關鍵點組包括第16關鍵點,第57關鍵點,第76關鍵點,第82關鍵點。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根據所述第一關鍵點組在所述待檢測圖像上摳取嘴部區域包括:
以所述第57關鍵點和所述第16關鍵點的連線為長,以所述第76關鍵點和第82關鍵點的連線為寬,得到一矩形區域;
所述矩形區域以長度方向自所述第57關鍵點收縮[0,0.2],以長度方向自所述第16關鍵點收縮[0,0.4],以寬度方向分別向所述第76關鍵點和所述第82關鍵點擴充[0,0.2],得到中間區域;
在所述待檢測圖像上對應摳取所述中間區域,作為所述嘴部區域。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在判定所述待檢測圖像包括人臉的情況下,所述方法還包括:
根據所述人臉關鍵點檢測模型輸出的全部人臉關鍵點摳取臉部區域;
將所述臉部區域調整至臉部預設尺寸并作為人臉識別的輸入。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在將所述嘴部區域輸入分類模型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將所述嘴部區域調整至嘴部預設尺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魔點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魔點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760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