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氣壓環境下模型試驗多物理量信息密封采集系統與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75312.X | 申請日: | 2020-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629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漢鵬;劉眾眾;袁亮;章沖;張冰;邢文彬;于欣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大學;安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D11/26 | 分類號: | G01D11/26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張慶騫 |
| 地址: | 25006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壓 環境 模型 試驗 物理量 信息 密封 采集 系統 方法 | ||
1.一種高氣壓環境下模型試驗多物理量信息密封采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物理量傳感部,其埋設在高氣壓環境下試驗材料內;
放大部,其通過伸出試驗材料的第一信號線與多物理量傳感部連接;
處理部,其設置在模型試驗裝置外部,且通過第二信號線與放大部連接;
第一密封結構,其采用膠狀柔性密封材料包裹試驗材料;
第二密封結構,其用于密封第一信號線;
第三密封結構,其用于密封放大部;所述第三密封結構為密封盒,所述密封盒包括密封盒前蓋、密封盒后蓋、密封盒主體、航空插頭和中空螺栓;
所述密封盒前蓋上設置有航空插頭且用環氧樹脂膠密封,第一信號線通過航空插頭連接放大部;
所述密封盒后蓋上設置有中空螺栓,第二信號線通過中空螺栓進入密封盒內與放大部連接,且中空螺栓內使用環氧樹脂膠密封;中空螺栓與密封盒后蓋之間加組合墊圈密封;
所述密封盒前蓋和密封盒后蓋與密封盒主體之間加O型圈,通過螺栓連接密封;
第四密封結構,其密封伸出模型試驗裝置外部的第二信號線;所述第四密封結構包括第二L型密封套管,第二L型密封套管套設在第二信號線外部,第二L型密封套管內部通過環氧樹脂膠密封;所述第四密封結構為可拆卸結構且可重復性使用;
采用四種密封結構的相互配合,共同實現了試驗材料內部多物理量信息的采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氣壓環境下模型試驗多物理量信息密封采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結構為橡膠囊,橡膠囊外部為頂底板巖石相似材料。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氣壓環境下模型試驗多物理量信息密封采集系統,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結構和第二密封結構連接處,橡膠囊增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氣壓環境下模型試驗多物理量信息密封采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結構包括第一L型密封套管,第一L型密封套管套設在第一信號線外部,第一L型密封套管內部通過環氧樹脂膠密封。
5.一種基于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高氣壓環境下模型試驗多物理量信息密封采集系統的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將多物理量傳感部埋設在高氣壓環境下試驗材料內,采用膠狀柔性密封材料的第一密封結構包裹試驗材料;
通過第一信號線將多物理量傳感部與放大部連接,采用第二密封結構密封第一信號線,采用第三密封結構單獨密封放大部;
通過第二信號線將處理部與放大部連接,采用第四密封結構密封伸出模型試驗裝置外部的第二信號線,由處理部接收依次經多物理量傳感部、第一信號線、放大部和第二信號線傳送來的多物理量信號;采用四種密封結構的相互配合,共同實現了試驗材料內部多物理量信息的采集。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密封結構內套入第一信號線后灌入環氧樹脂膠進行密封;第四密封結構內套入第二信號線后也灌入環氧樹脂膠進行密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未經山東大學;安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75312.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