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動機及旋轉式壓縮機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74826.3 | 申請日: | 2020-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653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03 |
| 發明(設計)人: | 后藤太我;簗島俊人;竹澤正昭;中山善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中航機電三洋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1/14 | 分類號: | H02K1/14;H02K1/274;F04C23/02;F04C23/00;F04C18/3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智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張海英 |
| 地址: | 110044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機 旋轉 壓縮機 |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機,其通過使定子的齒內端面的形狀與形成缺口部的轉子外周面的形狀相對應,能夠抑制感應電壓的降低,并且進一步降低感應電壓的畸變率。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備該電動機的旋轉式壓縮機。為了解決所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機及具備該電動機的旋轉式壓縮機,該電動機具備轉子和包括設置于轉子的外側的齒的定子,在轉子的外周面形成有伴隨朝向轉子的旋轉方向正側而被深切的第一缺口部形成于,伴隨朝向所述旋轉方向正側而被深切的第二缺口部形成于齒的所述旋轉方向正側的內側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機及旋轉式壓縮機。
背景技術
目前,作為例如用于空調設備的壓縮機,已提供一種旋轉式壓縮機。旋轉式壓縮機具備具有定子、轉子及轉子的旋轉軸(曲軸)的電動機和經由旋轉軸與電動機連接并且通過電動機的動作來驅動的旋轉壓縮機構。
作為電動機,例示直流電動機。在直流電動機中,通過施加于定子的線圈的交流電流的作用而生成的驅動磁場使轉子旋轉,獲得旋轉扭矩。另一方面,在直流電動機的轉子高速旋轉時,在定子的徑向側產生較大的磁吸引力/排斥力(以下,簡稱為“吸引力”。)。其結果是,定子及收容定子的密閉容器大幅振動,從旋轉式壓縮機中產生噪音。用于解決使用這種直流電動機的旋轉式壓縮機中的技術問題的技術例如被公開在下述專利文獻1中。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第2020-80632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技術涉及一種在定子的內側具備在周向上以規定間隔配置有包括永磁體的磁極的轉子的內轉子式直流電動機,即,轉子的各磁極的外周面具有以隨著朝向轉子的旋轉方向正側而逐漸變深的方式被切除成圓弧狀截面的缺口部的直流電動機。通過在轉子的外周面設置所述形狀的缺口部,緩解了轉子和定子之間的空隙(間隙)中的磁通密度的急劇變化,減小了作用在定子上的吸引力。由此,可以抑制直流電動機工作時的噪音。
然而,伴隨直流電動機的轉子的旋轉,定子的線圈中生成感應電壓。在轉子以恒定速度旋轉的情況下,一線圈中產生的感應電壓例如呈規定頻率的正弦波狀變化。但是,已確認當像專利文獻1的直流電動機那樣使用包括所述形狀的缺口部的轉子時,與不具備缺口部的普通轉子相比,雖然減小了感應電壓的畸變率,但仍殘留大量的諧波分量。諧波分量殘留在感應電壓中,有可能降低逆變器對線圈施加電流的可控制性及電動機輸出效率,在這一點上并不理想。
在此,作為在感應電壓中殘留有諧波分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舉出與具備普通轉子的直流電動機相比,與轉子的外周面對置的定子的齒前端面(內端面)的形狀與有助于作用在定子的吸引力及感應電壓的畸變率降低的所述轉子的外周面的形狀(設置缺口部的形狀)不對應的情況。
本發明是鑒于所述技術問題而創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機,其通過使定子的齒內端面的形狀與形成缺口部的轉子外周面的形狀相對應,能夠進一步降低感應電壓的畸變率。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備該電動機的旋轉式壓縮機。
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機,其具備:轉子;以及定子,所述定子包括設置于轉子的外側的齒,在轉子的外周面形成有隨著朝向轉子的旋轉方向正側而被深切的第一缺口部,在齒的所述旋轉方向正側的內側端形成有隨著朝向所述旋轉方向正側而被深切的第二缺口部。
根據本發明的該方式,在轉子的外周面形成有隨著朝向轉子的旋轉方向正側而被深切的第一缺口部,并且在齒的所述旋轉方向正側的內側端形成有隨著朝向所述旋轉方向正側而被深切的第二缺口部,因此,能夠進一步減小轉子旋轉時在定子的線圈中產生的感應電壓的畸變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中航機電三洋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未經沈陽中航機電三洋制冷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7482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