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與綿羊多羔相關的SNP分子標記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74744.9 | 申請日: | 2020-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13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儲明星;曹曉涵;賀小云;劉秋月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Q1/6888 | 分類號: | C12Q1/6888;C12Q1/6858;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董大媛 |
| 地址: | 1001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綿羊 相關 snp 分子 標記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與綿羊多羔性狀相關的SNP分子標記及其檢測試劑盒和應用,屬于綿羊SNP分子標記技術領域。所述SNP為第21號染色體上第41895346bp位點(XM_004019650.3,基于綿羊基因組序列信息版本號Oar_v3.1,2012年12月),通過對該位點進行分型選擇該位點優勢等位基因,提高綿羊經產母羊窩平均產羔數。本發明進一步利用Sequenom技術對該位點進行單核苷酸型檢測,判定綿羊BAD基因型,選擇具有高產羔數性狀的TC雜合個體和CC純合個體留下來用作配種,實現大規模、自動化檢測,對綿羊大規模分子育種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分子標記檢測技術,具體涉及一種與綿羊多羔相關的SNP分子標記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綿羊(Ovis aries)是常見的飼養動物,世界各地均有飼養,可以為人類提供肉和毛皮等產品。產羔數性狀是綿羊最重要的經濟性狀之一,因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且遺傳力低,難以用常規育種方法來快速改良,而分子技術能有效快速地提高其遺傳進展,因此,鑒定與產羔數相關的主效基因或分子遺傳標記是現代分子育種的關鍵。
BAD蛋白是B細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蛋白家族成員之一。Bcl-2相關細胞凋亡促進因子(Bcl-2-associated agonist of cell death,BAD)屬于Bcl-2家族,是僅含BH3結構域的促凋亡蛋白,能夠與Bcl-2、Bcl-xL結合成為異源二聚體。通過競爭結合中和Bcl-2、Bcl-xL、Bcl-W,抑制其功能,從而釋放凋亡效應蛋白Bax和Bak,促進凋亡。而發生這一系列生物學過程的場所卵巢則通過凋亡調控不同發育階段卵泡數目、大小和質量,來準確控制繁殖的時間和質量。
狄冉等通過高通量測序研究顯示不同季節的BAD基因表達有顯著差異,McNatty等也報道卵巢顆粒細胞在季節性繁殖期間顯示出功能變化。曹曉涵等研究發現在小尾寒羊卵泡顆粒細胞中,BAD基因過表達后細胞凋亡顯著增加,Mok等研究表明BAD基因的過表達可促進細胞周期進程,以上研究結果提示BAD基因在促進細胞凋亡和調節細胞周期中起重要作用。
王龍濤等研究了在小尾寒羊卵泡期卵巢膜細胞、輸卵管和子宮三個組織BAD基因的表達規律,結果表明BAD基因在這三個組織都有不同程度的表達,在輸卵管表達量最高,卵巢膜細胞表達量次之,子宮表達量最低,曹曉涵等研究也顯示BAD基因在這三個組織中的表達量呈現輸卵管卵巢子宮體的趨勢。
然而,目前關于BAD基因在綿羊繁殖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并無報道,傳統的基因型檢測方法大多采用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和PCR-SSC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polymorphism)檢測方法,這些方法通量較低,程序繁多,較難實現高通量自動化測定。因此,探究BAD基因與綿羊產羔數相關的分子標記,開發一種BAD基因型的SNP位點高通量、自動化檢測方法成為本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與綿羊多羔相關的SNP分子標記及其應用,通過對綿羊基因組序列信息版本號Oar_v3.1的第21號染色體上第41895346bp位點進行檢測、分型,選擇該位點優勢等位基因,提高綿羊經產母羊窩平均產羔數。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與綿羊多羔相關的SNP分子標記,所述SNP分子標記位于綿羊基因組序列信息版本號Oar_v3.1的第21號染色體上第41895346bp位點,該位點存在T/C堿基突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7474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