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負泊松比效應的舷間抗沖擊防護結構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67488.0 | 申請日: | 2020-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31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獻忠;李寧;夏瑀;陳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B59/00 | 分類號: | B63B59/00;F16F15/08;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嘉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易賢衛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泊松比 效應 舷間抗 沖擊 防護 結構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負泊松比效應的舷間抗沖擊防護結構,包括外板、夾芯層和內板,外板與內板相對設置,且外板與內板之間通過夾芯層粘接;夾芯層包括陣列排布的若干手性負泊松比胞元和緩沖填料,緩沖填料填充于手性負泊松比結構的間隙處;每一手性負泊松比胞元均由若干節點環、若干韌帶以及剛體金屬填料構成,每一節點環與至少三條韌帶連接,且節點環中均填充有剛體金屬填料。本發明通過在夾芯層中引入陣列排布的手性負泊松比胞元,并用低密度的緩沖填料進行填充,使在承受沖擊載荷的時候于沖擊方向承受壓縮,而在側面也發生壓縮,材料就會向沖擊部位附近流動,進而使得結構局部密度增大,顯著提升了抵抗損傷的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艦船結構抗沖擊研究領域,特別是一種基于負泊松比效應的舷 間抗沖擊防護結構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人們對海洋資源的探索和開采,關于海洋領土的問題也日益凸 顯。大型艦船是保護我國海洋領土的中堅力量之一,加之目前超空泡魚雷及智 能水雷等先進反艦武器對大型艦船的威脅愈加嚴重,進一步提高水下爆炸載荷 作用下大型艦船抗爆抗沖擊性能,做好大型艦船的防護工作,保證它的持續作 戰,是當前海洋軍事發展的重點。
大型艦船在受到魚雷、反艦導彈等攻擊的時候,會受到穿甲效應、爆炸碎 片效應、爆炸沖擊波效應的多重影響,這是個瞬時且多變的過程。為了提高艦 船的生存能力,對艦船舷側防護結構的研究從未停止過。傳統的艦船舷側防護 采用厚厚的金屬裝甲,強度和抗爆抗沖擊能力強,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艦體中 彈所受到的破壞。但是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各類反艦武器層出不窮,其殺傷 手段比起傳統武器來也有很大變化,一方面可以通過末端的高速增加沖擊力, 一方面彈頭的樣式多種多樣,既有外爆式,也有內爆式,力求擊破艦船外部防 護后,在艦船內部造成更大的毀傷,傳統防護手段已顯得貧弱不堪。除此之外,傳統的艦船防護材料仍有著諸多不足,如重量大、易腐蝕、維護費用高等。為 了保證艦船安全,提高生存能力,亟需開展基于滿足抗爆性能的新型舷側多層 防護結構設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負泊松比效應的舷間抗沖擊防護結構及 其應用,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舷側防護結構的防護性能不佳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負泊松比效應的舷間抗沖擊 防護結構,包括外板、夾芯層和內板,外板與內板相對設置,且外板與內板之 間通過夾芯層粘接;夾芯層包括陣列排布的若干手性負泊松比胞元和緩沖填料, 緩沖填料填充于手性負泊松比結構的間隙處;每一手性負泊松比胞元均由若干 節點環、若干韌帶以及剛體金屬填料構成,每一節點環與至少三條韌帶連接, 且節點環中均填充有剛體金屬填料。
優選的,沿外板至內板的方向上,若干節點環以相互平行的若干行形式排 布,且各行中節點環的半徑呈逐漸遞增趨勢排布。
優選的,手性負泊松比胞元中,每一節點環與六條韌帶均勻連接,且每一 韌帶均位于節點環的切線處。
優選的,手性負泊松比胞元中,每一節點環與四條韌帶均勻連接,且每一 韌帶均位于節點環的切線處。
優選的,手性負泊松比胞元中,每一節點環與三條韌帶均勻連接,且每一 韌帶均位于節點環的切線處。
優選的,手性負泊松比胞元和緩沖填料之間通過粘接材料粘接,粘接材料 為環氧樹脂。
優選的,外板與內板均具有凱夫拉纖維防護增強表層,外板和內板均通過 粘接材料同夾芯層粘接。
優選的,緩沖填料為乙丙橡膠、聚氨酯中的任意一種或兩種,且緩沖填料 的密度小于1g/cm3。
優選的,韌帶為碳玻混雜纖維鉤織而成。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基于負泊松比效應的舷間抗沖 擊防護結構的應用,該應用基于前述舷間抗沖擊防護結構,且該基于負泊松比 效應的舷間抗沖擊防護結構應用于艦船舷側抗爆抗沖擊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6748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