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低滲透油藏CO2 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65100.3 | 申請日: | 2020-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77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8 |
| 發明(設計)人: | 趙東鋒;殷丹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B43/16 | 分類號: | E21B43/16;E21B43/34;E21B49/00;E21B43/20;G01N3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葉帥東 |
| 地址: | 316002 浙江省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滲透 油藏 co base sub | ||
1.一種超低滲透油藏CO2驅替過程實驗裝置,包括:
驅替容器,所述驅替容器包括水體容器(10)、油體容器(12)和氣體容器(11),
巖心夾持器(30),所述巖心夾持器(30)通過連通管體(20)分別與水體容器(10)、油體容器(12)和氣體容器(11)連通,所述巖心夾持器(30)通過連通管體(20)與氣液分離器(50)連通,
其中,所述巖心夾持器(30)包括套設在巖心(80)外的密封套(70),所述巖心(80)為柱狀且其兩對向側面分別設有第一堵頭(31)和第二堵頭(39),所述第一堵頭(31)和第二堵頭(39)與巖心(80)接觸端部設于密封套(70)內,所述第一堵頭(31)和第二堵頭(39)外部密封套接圓柱套狀的夾持主體(310),所述第一堵頭(31)外徑與夾持主體(310)內壁配設,所述第二堵頭(39)外套設同軸的止動環(36),所述止動環(36)外壁與夾持主體(310)內壁配設,所述夾持主體(310)兩端口分別設有第一端蓋(32)和第二端蓋(37)封口,所述密封套(70)外壁與夾持主體(310)內壁存留間隙且與兩側的第一堵頭(31)以及止動環(36)側壁面之間構成圍壓腔(34),所述圍壓腔(34)中部的夾持主體(310)上設有壓力源接頭(3101),所述圍壓腔(34)兩端還分別設有壓差接頭(3102),所述夾持主體(310)外設有壓差計(40),所述壓差計(40)與壓差接頭(3102)連接;
所述第一堵頭(31)上開設有貫通第一堵頭(31)兩端部的第一孔體(314),所述第一堵頭(31)與巖心(80)接觸端設有防腐墊(35),所述第一孔體(314)貫穿防腐墊(35)和第一堵頭(31),
所述第二堵頭(39)上開設有貫通第二堵頭(39)兩端部的第二孔體(391),所述第二堵頭(39)與巖心(80)接觸端設有防腐墊(35),所述第二孔體(391)貫穿防腐墊(35)和第二堵頭(39);
所述第一端蓋(32)內的第一堵頭(31)上套接有第一防移組件(33),所述第一防移組件(33)包括套接在第一堵頭(31)外側面的防移套體(332),所述防移套體(332)表面環繞布設防移支撐條(331),所述防移支撐條(331)與夾持主體(310)內壁抵接;
所述第一堵頭(31)與第一防移組件(33)相鄰端面具有斜面,所述第一堵頭(31)與夾持主體(310)內壁接觸端面環繞開設有第一環槽(312),且第一環槽(312)內設有第二密封環(313),所述第一環槽(312)與夾持主體(310)內壁面構成空間內設密封輔助件(311),所述密封輔助件(311)延伸至第一堵頭(31)內,所述第一堵頭(31)內的密封輔助件(311)之間相互連接,所述密封輔助件(311)為密封條;
防移套體(332)與第一堵頭(31)外壁進行套接,而防移支撐條(331)與夾持主體(310)內壁之間的抵接實現第一堵頭(31)位于夾持主體(310)內部的部分與夾持主體(310)固定,以避免或降低第一堵頭(31)在壓力作用下產生位移,且通過環繞布設的防移支撐條(331)和防移套體(332)糾正以及保證第一堵頭(31)與夾持主體(310)之間的同軸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低滲透油藏CO2驅替過程實驗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套(70)內設有間隔布設的密封空腔(71),所述密封空腔(71)內設有密封支撐條(72),所述密封支撐條(72)上下端分別與密封空腔(71)上下端壁面連接,所述密封套(70)外側表面設有內凹弧面狀的承壓槽體(73),所述密封套(70)內設有折彎設置的第一承壓條(74),所述第一承壓條(74)折彎處連接有第二承壓條(7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超低滲透油藏CO2驅替過程實驗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氣液分離器(50)包括柱筒狀的第一分離基體(52),所述第一分離基體(52)底端連通有錐狀的第二分離基體(53),所述第二分離基體(53)底部連接集液罐體(54),所述第一分離基體(52)上部設有氣液排氣管(51),所述氣液排氣管(51)連接有氣量計(6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海洋大學,未經浙江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6510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