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低軌衛星星間自適應交解織方法、發送端、接收端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63432.8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835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勇;李夢男;朱林玉;王海升;雷繼兆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H04L1/18 |
| 代理公司: | 重慶雙馬智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顧曉玲;陳香蘭 |
| 地址: | 40112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衛星 自適應 交解織 方法 發送 接收 系統 | ||
1.一種低軌衛星星間自適應交解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S1,發送端設置多個信道等級,每個信道等級對應一個交織矩陣和一個解交織矩陣,每個信道等級還關聯有一個第一標簽;
步驟S2,接收端向發送端發送偽隨機碼,發送端接收接收端發送的偽隨機碼信號,記為第一信號,發送端基于所述第一信號和預先存儲于發送端的偽隨機碼計算信道誤碼率,若所述信道誤碼率小于誤碼率閾值,進入步驟S4,若所述信道誤碼率大于等于誤碼率閾值,發送端基于所述第一信號和預先存儲于發射端的偽隨機碼進行信道估計獲得信道等級,進入步驟S3;
步驟S3,發送端在待交織數據中加入步驟S2中獲得的信道等級關聯的第一標簽,利用所述信道等級對應的交織矩陣對添加第一標簽后的數據進行交織處理;
步驟S4,對待交織數據不進行交織處理,并在待交織數據中加入表示未交織處理的第二標簽;
步驟S5,接收端從待解交織數據中提取標簽,若提取的標簽為第二標簽,對待解交織數據不進行解交織處理,若提取的標簽為第一標簽,利用所述第一標簽對應的解交織矩陣對待解交織數據進行解交織處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軌衛星星間自適應交解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標簽和第二標簽均為格雷碼。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軌衛星星間自適應交解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交織處理/解交織處理中,循環執行以下步驟:
在一個存儲單元中存入一幀待交織/解交織處理的數據之后,按照交織矩陣/解交織矩陣的規則依次并行地從所述存儲單元中讀出幀數據,同步地在另一個存儲單元中存入下一幀待交織/解交織處理的數據。
4.一種低軌衛星星間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發射端對用戶數據進行RS編碼處理,對RS編碼處理后的數據按照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低軌衛星星間自適應交解織方法進行交織處理后進行FIFO處理,將FIFO處理后的數據加幀后發送;
接收端接收數據,對所述接收數據進行解幀處理,將解幀處理后的數據進行FIFO處理,將FIFO處理后的數據按照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低軌衛星星間自適應交解織方法進行解交織處理,將解交織處理后的數據進行RS譯碼處理。
5.一種發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設置模塊,設置多個信道等級,每個信道等級對應一個交織矩陣和一個解交織矩陣,每個信道等級還關聯有一個第一標簽;
第一通信模塊,接收接收端發送的偽隨機碼信號,記為第一信號,以及發送加幀模塊輸出的數據至接收端;
編碼模塊,對業務數據進行RS編碼處理;
信道估計與誤碼率計算模塊,基于所述第一信號和預先存儲于發送端的偽隨機碼計算信道誤碼率和進行信道估計,根據信道估計結果獲得信道等級;
交織選擇模塊,若信道誤碼率小于誤碼率閾值,在編碼模塊輸出數據中加入表示未交織處理的第二標簽,以及將加入第二標簽后的數據傳輸至第一FIFO模塊,若所述信道誤碼率大于等于誤碼率閾值,在編碼模塊輸出數據中加入信道估計與誤碼率計算模塊獲得的信道等級關聯的第一標簽,將加入第一標簽后的數據輸出至交織模塊;
交織模塊,利用第一標簽對應的交織矩陣對加入第一標簽后的數據進行交織處理,將交織處理后的數據輸出至第一FIFO模塊;
第一FIFO模塊,對編碼模塊輸出數據或交織模塊輸出數據進行緩存處理;
加幀模塊,對第一FIFO模塊輸出的數據進行加幀處理,將加幀處理后的數據輸出至第一通信模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送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存儲單元,在一個存儲單元中存入一幀待交織處理的數據之后,按照交織矩陣的規則依次并行地從所述存儲單元中讀出幀數據,同步地在另一個存儲單元中存入下一幀待交織處理的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6343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