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碳纖維纏繞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63194.0 | 申請日: | 2020-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789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琴書 | 申請(專利權)人: | 澳科利高新技術(無錫)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H54/28 | 分類號: | B65H54/28;B65H54/44;B65H7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茸恒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1408 | 代理人: | 袁威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碳纖維 纏繞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碳纖維纏繞機,其包括第一框架等,第二框架部分位于第一框架上,多個陶瓷過線器位于第二框架的一端,第一壓輥、導向輪、第二壓輥、導向輥、從輥、滾筒、導向柱、第三壓輥、中空旋轉平臺依次位于第二框架上,膠槽位于滾筒的下面,尾座位于第三框架上,纏繞輥位于第三框架的上方,輸出環與中空旋轉平臺連接,第三框架與第一框架固定在一起,夾緊頭位于纏繞輥的一側且與尾座連接,滑塊固定在第二框架的底部且與滑軌滑動連接,滑軌固定在第一框架的頂部。本發明碳纖維纏繞機使用方便,實現自動纏繞,提高效率且保證質量,降低成本和工作強度。抓手、夾緊頭可以夾住纏繞輥,也可以方便拆裝纏繞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纏繞機,特別是涉及一種碳纖維纏繞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碳纖維纏繞工藝基本是由人手工操作完成,工作強度大,效率低而且質量差,人工成本高。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碳纖維纏繞機。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碳纖維纏繞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一壓輥、陶瓷過線器、導向輪、第二壓輥、導向輥、從輥、膠槽、尾座、纏繞輥、輸出環、第三框架、中空旋轉平臺、第三壓輥、導向柱、滾筒、橫移驅動機構、纏繞驅動機構、夾緊頭、滑塊、滑軌,第二框架部分位于第一框架上,多個陶瓷過線器位于第二框架的一端,第一壓輥、導向輪、第二壓輥、導向輥、從輥、滾筒、導向柱、第三壓輥、中空旋轉平臺依次位于第二框架上,膠槽位于滾筒的下面,尾座位于第三框架上,纏繞輥位于第三框架的上方,輸出環與中空旋轉平臺連接,第三框架與第一框架固定在一起,夾緊頭位于纏繞輥的一側且與尾座連接,滑塊固定在第二框架的底部且與滑軌滑動連接,滑軌固定在第一框架的頂部;橫移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一驅動輪、第一皮帶、第一從動輪、履帶、固定塊,第一電機與第一驅動輪連接,第一驅動輪和第一從動輪之間通過第一皮帶連接,履帶的一側套在第一從動輪上,履帶與第二框架之間通過固定塊固定;纏繞驅動機構包括第二電機、第二驅動輪、第二皮帶、第二從動輪、驅動軸、抓手,第二電機與第二驅動輪連接,第二驅動輪與第二從動輪之間通過第二皮帶連接,第二從動輪與抓手之間通過驅動軸連接,抓手夾住纏繞輥的另一側。
優選地,所述第二皮帶的外側設有一個第一保護罩,用于保護第二皮帶。
優選地,所述驅動軸的外側設有一個第二保護罩,用于保護驅動軸。
優選地,所述履帶的另一側套在一個轉軸上,轉軸安裝在一個支架上,這樣方便履帶進行轉動。
優選地,所述相鄰兩個導向輪之間設有一個壓力感應器,這樣實時了解碳纖維線的壓力情況。
優選地,所述中空旋轉平臺由一個第三電機驅動,方便進行旋轉。
優選地,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都是旋轉電機,結構簡單,方便使用。
優選地,所述纏繞輥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中心軸,這樣方便與抓手、夾緊頭配合。
優選地,所述尾座上設有一個旋轉手柄,旋轉手柄與緊頭連接,驅動緊頭進行移動,從而可以夾緊纏繞輥。
本發明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發明碳纖維纏繞機使用方便,實現自動纏繞,提高效率且保證質量,降低成本和工作強度。抓手、夾緊頭可以夾住纏繞輥,也可以方便拆裝纏繞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碳纖維纏繞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第一電機、第一驅動輪等元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第二電機、第二驅動輪等元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澳科利高新技術(無錫)有限公司,未經澳科利高新技術(無錫)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6319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香菇醬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循環生態養植系統一體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