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緊壓茶裝置及其不斷壓痕加工工藝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461996.8 | 申請日: | 2020-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147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春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鼎市綠意濃茶業(y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A23P30/10;A23P30/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52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緊壓茶 裝置 及其 不斷 壓痕 加工 工藝 | ||
本發(fā)明涉及緊壓茶加工領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緊壓茶裝置及其不斷壓痕加工工藝,包括加工臺,加工臺的頂部設置有升降板,加工臺的內(nèi)部兩側均通過螺栓安裝有電動伸縮桿一,電動伸縮桿一的輸出端設置在升降板的底部,升降板的頂部開有若干螺紋孔,螺紋孔的內(nèi)部螺紋連接有固定螺栓,升降板的頂部開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內(nèi)部卡接有底模具,底模具的內(nèi)部設置有若干規(guī)則的底不斷壓痕柱,升降板的底部開有安裝槽,安裝槽的內(nèi)部卡接有頂模座,頂模座的底部設置有底模具。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夠使壓緊茶產(chǎn)生不斷壓痕,便于之后壓緊茶的使用,增加壓緊茶加工時的密度,提高壓緊茶的加工效率和質量,能夠對頂模具向下移動接觸底模具時起到緩沖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緊壓茶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緊壓茶裝置及其不斷壓痕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緊壓茶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做莊茶及其它適合制毛茶為原料,經(jīng)過渥堆、蒸、壓等典型工藝過程加工而成的磚形或其它形狀的茶葉。緊壓茶的多數(shù)品種比較粗老,干茶色澤黑褐,湯色澄黃或澄紅。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非常流行。緊壓茶有防潮性能好,便于運輸和儲藏,茶味醇厚,適合減肥等特點。
磚狀或塊狀,為了防止途中變質,一般緊壓茶都是用紅茶或黑茶制作。緊壓茶一般都是銷往蒙藏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牧民多肉食,日常需大量消耗茶,但是居無定所,因此青睞容易攜帶的緊壓茶。
中國專利號CN108208223A提供一種方便壓緊茶葉成型的壓縮裝置,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的頂部一側設置有電機一,所述電機一的一側設置有轉軸一,所述轉軸一的一側且遠離所述電機一的一側設置有滑板四,且所述轉軸一貫穿于所述滑板四延伸至所述滑板四的中部,所述滑板四的中部設置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內(nèi)且所述轉軸一的側端設置有螺桿二,所述螺桿二上套設有與所述螺桿二以及所述凹槽二均相配合的滑板三,所述滑板三的一側且遠離所述轉軸一的一側設置有移動板二,所述移動板二的中部為中空結構,所述移動板二中空結構內(nèi)設置有與所述移動板二相配合的圓柱體三。有益效果:減輕人工勞動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茶葉的成型,操作簡單,實用性強。
現(xiàn)有的緊壓茶裝置及加工工藝,存在以下問題,使壓緊茶不便于產(chǎn)生不斷壓痕,導致不便于之后壓緊茶的使用,壓緊茶加工時的密度相對較差,壓緊茶的加工效率和質量均相對較低,對頂模具向下移動接觸底模具時不具有緩沖作用缺點,因此亟需研發(fā)一種緊壓茶裝置及其不斷壓痕加工工藝。
發(fā)明內(nèi)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加工成不斷壓痕的緊壓茶裝置及其不斷壓痕加工工藝。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鼎市綠意濃茶業(yè)有限公司,未經(jīng)福鼎市綠意濃茶業(y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6199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