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彎管和排水管構造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57674.6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8258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寺島洋介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普利司通 |
| 主分類號: | E03C1/122 | 分類號: | E03C1/122;E03C1/284;E03C1/288;E03C1/292;E03C1/29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彎管 排水管 構造 | ||
本發明涉及彎管和排水管構造。彎管包括:流入側管道連接部(36),其供流入的排水朝向下方流動;第1下行彎曲管部(38A),其設于流入側管道連接部的下方,從鉛垂方向上側朝向水平方向向下彎曲;第1上行彎曲管部,其設于第1下行彎曲管部的排水下游側,從水平方向朝向鉛垂方向上側向上彎曲;第2上行彎曲管部,其設于第1上行彎曲管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從鉛垂方向下側朝向水平方向向上彎曲;第2下行彎曲管部,其設于第2上行彎曲管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從水平方向朝向鉛垂方向下側向下彎曲;以及壓力緩和裝置,其配置于比第2下行彎曲管部靠上側的位置,與第2下行彎曲管部連通而緩沖管內的壓力。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彎管和排水管構造。
背景技術
有一種借助水封式的存水彎將第1用水設備連接于虹吸排水管的排水管構造(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8-105035號公報)。
發明內容
在這樣的排水管構造中,有時將第2用水設備連接于虹吸排水管的中途。在此,若從第2用水設備瞬間排出排水,則有時由于該排水而虹吸排水管內的壓力瞬間升高而變為正壓。若過大的正壓作用于彎管的水封,則有時將水封推向上游側而使彎管破封,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公開考慮到上述事實,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破封的效果較高的彎管和排水管構造。
第1技術方案的彎管包括:流入部,其供流入的排水朝向下方流動;第1下行彎曲管部,其設于所述流入部的下方,從鉛垂方向上側朝向水平方向向下彎曲;第1上行彎曲管部,其設于所述第1下行彎曲管部的排水下游側,從水平方向朝向鉛垂方向上側向上彎曲;第2上行彎曲管部,其設于所述第1上行彎曲管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從鉛垂方向下側朝向水平方向向上彎曲;第2下行彎曲管部,其設于所述第2上行彎曲管部的排水方向下游側,從水平方向朝向鉛垂方向下側向下彎曲;以及壓力緩和裝置,其配置于比所述第2下行彎曲管部靠上側的位置,與所述第2下行彎曲管部連通而緩沖管內的壓力。
在第1技術方案的彎管中,在排水流入到流入部時,該排水經由第1下行彎曲管部、第1上行彎曲管部、第2上行彎曲管部及第2下行彎曲管部被向下游側排出,排水積存于由第1下行彎曲管部、第1上行彎曲管部和第2上行彎曲管部的局部形成的彎曲部分,積存的排水成為水封。
作為一例,在彎管的下游側瞬間變得高于大氣壓,換言之是瞬間變為正壓的情況下,彎管的下游側的空氣從下游側推壓水封,欲使水封向流入部側逆流。但是,由于推壓水封而欲向流入部側逆流的空氣的壓力被設于水封的排水方向下游側的壓力緩和裝置緩沖,因此與沒有壓力緩和裝置的情況相比較,對水封作用的壓力變小,抑制破封。
在此,在彎管的第2下行彎曲管部,排水以從上側朝向下側落下的方式流動。由于壓力緩和裝置配置于比第2下行彎曲管部靠上側的位置,因此在排水流到第2下行彎曲管部時,該排水難以流入到壓力緩和裝置。因而,排水中的污物等異物難以進入到壓力緩和裝置。
根據第1技術方案的彎管,在第2技術方案的彎管中,在所述壓力緩和裝置連接有通氣部,該通氣部經由所述壓力緩和裝置與所述第2下行彎曲管部連通。
在第2技術方案的彎管中,由于通氣部經由壓力緩和裝置與第2下行彎曲管部連通,因此能夠將外部的空氣經由通氣部和壓力緩和裝置吸入到水封的排水方向下游側。因此,抑制對水封作用的在排水方向下游側產生的負壓,抑制由負壓引起的破封。
根據第2技術方案的彎管,在第3技術方案的彎管中,所述通氣部配置于比所述壓力緩和裝置靠上方的位置,在所述通氣部與所述壓力緩和裝置之間配置有止回閥,該止回閥具有浮在排水上的閥芯和配置于所述閥芯的上方且形成有閥孔的閥座,浮在所述排水上的所述閥芯會封閉該閥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普利司通,未經株式會社普利司通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5767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