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伏發電系統及其功率控制方法、裝置、介質及處理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57056.1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017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5 |
| 發明(設計)人: | 鮑依婷;陳新聰;李港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7/35 | 分類號: | H02J7/35;H02S40/30;G06F17/15;G06F1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潤律師事務所 11522 | 代理人: | 朱清娟;梁永芳 |
| 地址: | 51907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電 系統 及其 功率 控制 方法 裝置 介質 處理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伏發電系統的功率控制方法、裝置、光伏發電系統、存儲介質及處理器,所述光伏發電系統,包括:光伏面板組件和蓄電池;光伏發電系統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以所述光伏面板組件為源節點,并以蓄電池為目的節點,設置所述源節點與所述目的節點之間的光伏功率傳輸方式的控制算法;根據所述源節點與所述目的節點之間的光伏功率傳輸方式的控制算法,控制所述源節點與所述目的節點之間的光伏傳輸功率,以使所述源節點與所述目的節點之間的光伏傳輸功率在設定時間內達到設定的最優光伏傳輸功率。該方案,通過設置基于階梯效能函數的光伏分時傳輸算法,能夠提升光伏傳輸功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伏發電技術領域,涉及光伏發電系統及其功率控制方法、裝置、光伏發電系統、介質(即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及處理器,具體涉及一種光伏發電系統的功率控制方法、裝置、光伏發電系統、存儲介質(即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及處理器,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階梯效能函數的光伏分時傳輸算法的光伏發電系統的功率控制方法、裝置、光伏發電系統、存儲介質及處理器。
背景技術
隨著化學能源的逐漸枯竭,世界各國都將目光放在了可再生能源上,而太陽能作為最常見的可再生能源,如何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太陽能應用的主要形式是光伏發電,光伏面板組件是一種以硅為主要半導體材料的固體光伏電池,光伏面板組件可以被制作成不同的形狀,光照面積越大,產生的電能越大,體積較小的光伏電池可以為手表、計算器等小型電子設備提供能量,大型光伏發電系統能為家庭、整車提供電能,甚至可以集成到大電網中為電力系統提供電能。
光伏發電與天氣因素息息相關,太陽輻照強度、環境溫度、天氣類型等條件都會對光伏發電輸出功率造成影響,不同時刻采集的能量不同,傳輸功率也不同。對于電池容量有限的蓄電池,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太陽能,以及如何最大化傳輸功率是一個重要問題。
上述內容僅用于輔助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并不代表承認上述內容是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伏發電系統的功率控制方法、裝置、光伏發電系統、存儲介質及處理器,以解決如何最大化光伏發電系統的光伏傳輸功率的問題,達到通過設置基于階梯效能函數的光伏分時傳輸算法,能夠提升光伏傳輸功率的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伏發電系統的功率控制方法中,所述光伏發電系統,包括:光伏面板組件和蓄電池;光伏發電系統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以所述光伏面板組件為源節點,并以蓄電池為目的節點,設置所述源節點與所述目的節點之間的光伏功率傳輸方式的控制算法;根據所述源節點與所述目的節點之間的光伏功率傳輸方式的控制算法,控制所述源節點與所述目的節點之間的光伏傳輸功率,以使所述源節點與所述目的節點之間的光伏傳輸功率在設定時間內達到設定的最優光伏傳輸功率。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設置所述源節點與所述目的節點之間的光伏功率傳輸方式的控制算法,包括:設置所述源節點的發射速率r(p(t)),以通過控制所述源節點的發射速率r(p(t)),對所述源節點的發射功率p(t)進行控制;所述源節點的發射速率r(p(t))的函數,為效能函數;根據所述源節點的發射速率r(p(t)),在設定的能量傳輸范圍內,在設定時間[0,T],設置所述源節點的最大發射量P1如公式(1):
其中,β是發射功率p(t)的區間范圍,β的表達式如公式(2):
在公式(2)中,Emax是蓄電池的最大存儲容量,sn為能量到達時間,Ek為所述源節點在每個能量到達時間的時間點t采集的能量,s為時間,t′為[sn-1,sn]的任意一時刻的時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源節點的發射速率r(p(t)),是一個階梯函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570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