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控流規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56893.2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327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5 |
| 發明(設計)人: | 孫連會;趙增權;張勇;黃樹;田軍;李愛忠;王鐵峰;董保山;張艷輝;郝國治;王東;馬彥濤;李志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34/08 | 分類號: | E21B3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喬冠男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控流規 | ||
1.一種控流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規包括上筒體(1)、中筒體(2)和下筒體(3),所述上筒體(1)、所述中筒體(2)以及所述下筒體(3)均用于為液體提供流動通道;
所述上筒體(1)內設置有第一通道(101)和第二通道(102),所述第一通道(101)位于所述第二通道(102)內;
所述第一通道(101)的直徑與井油管的內腔直徑相同,所述上筒體(1)還包括第一接箍,所述井油管的下端以及所述第一通道(101)的上端均套接于所述第一接箍的內腔中,使所述井油管的內腔與所述第一通道(101)的上端對齊并連通;
所述第一通道(101)的下端的外表面直徑等于所述中筒體(2)上端的直徑,所述控流規還包括第二接箍,所述第一通道(101)下端的外表面以及所述中筒體(2)的上端均套接于所述第二接箍的內腔中,所述第一通道(101)與所述中筒體(2)的內腔對齊并連通;
所述中筒體(2)的下端與所述下筒體(3)的上端連接,所述下筒體(3)的頂部設置有控徑板(31),所述控徑板(31)上設置有多個第一通孔,所述控徑板(31)上的多個第一通孔用于避免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徑的固體通過,所述中筒體(2)的內腔通過所述多個第一通孔與所述下筒體(3)的內腔連通,所述控徑板(31)的最大過流面積小于所述井油管的內腔容積;
所述第二通道(102)的外表面套接在通井規(4)內,所述中筒體(2)和下筒體(3)均位于所述通井規(4)內,所述下筒體(3)的底端與所述通井規(4)的底端齊平,且所述中筒體(2)的外表面、所述下筒體(3)的外表面與所述通井規(4)的內表面之間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與所述第二通道(102)連通,所述第二通道(102)以及所述第三通道均用于為液體提供流動通道,以和所述下筒體(3)實現分流;
所述上筒體(1)包括三紋接頭(11)以及控流器(12),所述三紋接頭(11)內設置有上下連通的第一容納腔以及所述第二通道(102),所述第一容納腔位于所述第二通道(102)內,所述控流器(12)內設置有上下連通的第二容納腔;
所述第一容納腔的上端與所述井油管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容納腔與所述井油管的內腔連通;所述第一容納腔的下端與所述控流器(12)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容納腔與所述第二容納腔連通,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01);所述第一容納腔下端的內表面設置有第二內螺紋(112),所述第二內螺紋(112)與所述控流器(12)的上端的外螺紋連接;所述第二通道(102)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二外螺紋(113),所述第二外螺紋(113)與所述通井規(4)上端的內表面的內螺紋連接;
所述控流器(12)的下端與所述中筒體(2)的上端連接;
所述中筒體(2)內具有臺階(21)和試壓球(22),所述臺階(21)內開設有第三通孔(201),所述試壓球(22)在液壓驅動下能在封堵所述第三通孔(201)和開放所述第三通孔(201)之間切換,其中,所述試壓球(22)封堵所述第三通孔(201)時,所述下筒體(3)的內腔中的液體無法流入所述中筒體(2)的內腔;所述試壓球(22)開放所述第三通孔(201)時,所述下筒體(3)的內腔中的液體能經所述第三通孔(201)流入所述中筒體(2)的內腔,所述臺階(21)的上臺階面為錐形臺階面,所述試壓球(22)的球面與所述錐形臺階面配合,以封堵所述第三通孔(201);
所述上筒體(1)還包括封堵棒(13),所述封堵棒(13)設置有開口向上的第一凹槽(131);
所述控流器(12)的一側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封堵棒(13)的下端貫穿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控流器(12)的第二容納腔,所述封堵棒(13)的外側設置有第三外螺紋(132),所述第二通孔的內表面設置有第三內螺紋(121),所述第三內螺紋(121)與所述第三外螺紋(132)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流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1)的外表面設置有開口向外的第二凹槽(133),且所述第二凹槽(133)位于所述控流器(12)的容納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流規,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棒(13)為T形封堵棒,所述T形封堵棒的頭部(134)位于所述控流器(12)之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流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體(2)內還設置有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位于所述試壓球(22)之上,所述限位板(23)用于限制所述試壓球(22)離開所述中筒體(2),所述限位板(23)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第四通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5689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中高端挖掘機耐高溫型活塞桿密封系統
- 下一篇:一種海鮮調味品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