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氧化鋯珠磨耗的快速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56054.0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956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路科;胡法卿;范宇升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金琨鋯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5/04 | 分類號: | G01N5/04;G01N3/56;G01N21/59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知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5 | 代理人: | 張德寶 |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市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氧化鋯 磨耗 快速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氧化鋯陶瓷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氧化鋯珠磨耗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驟:1)取樣裝罐:按質量份數比,向球磨罐中加入1份去離子水和1.9~2.1份氧化鋯珠;2)球磨:將盛有去離子水和氧化鋯珠的球磨罐放入球磨機中球磨,球磨時間T控制在20h~30h;3)磨耗檢測:取出球磨罐,通過濁度測試儀測定罐內水體濁度,根據濁度值,判定氧化鋯珠磨耗水平。該方法成本低,操作過程極其簡單,檢測速度快,量大,采用該方法可以對氧化鋯珠磨耗性能進行準確的精細化定性評價,將不同磨耗的球進行區分,是產品品質控制的有效手段,解決了過去其他磨耗測試方法檢測量少,檢測時間長、檢測樣品回收困難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氧化鋯陶瓷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氧化鋯珠磨耗的快速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現代制造技術向高科技方向發展,許多需要大量新型陶瓷研磨介質一高性能陶瓷球、微珠。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陶瓷球和微珠大都為白色,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磨損、耐腐蝕、比重大、效率高等優點。因此國內外在特種陶瓷和其他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物制藥、機械零件和塑料制品拋光等許多領域中陶瓷球、微珠的應用越來越廣。例如:軸承滾珠、球閥閥芯、飾品以及涂料、顏料、油墨、鈦白粉、高嶺土、白水泥、電子漿料、釉料、各種陶瓷材料的超細粉和納米粉制備等許多場合都有使用。目前國內還有一些廠家使用從韓國、日本等國制造的高性能陶瓷球、微珠。因此研發、制造與應用高性能陶瓷球、微珠替代進口產品,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這就不得不先從氧化鋯的檢測質量抓起。
氧化鋯珠磨耗性能的檢測是氧化鋯珠綜合力學性能的一個體現,對于零污染要求的廠家來說,對氧化鋯珠的磨耗性能要求特別高,目前測試氧化鋯珠磨耗的方法有多種:1)砂磨機帶料磨,比如用砂磨機配上一定的需要研磨的物料,通過相同時間內研磨到指定粒徑的時間和磨損量來評判鋯珠磨耗,此方法雖然是最接近砂磨工況的評價方法,但是需要樣品量多,要10-20公斤以上,而且磨完的樣品由于表面毛糙,無法作為產品繼續賣給客戶;2)行星磨帶料磨,取一公斤左右研磨球,適量水和研磨料,比如氧化鋁等,研磨適量時間,通過氧化鋯失重來比較球磨效果好壞,本方法由于也是帶料磨,導致樣品表面毛糙,不能再作為產品賣給客戶,而且對于小于0.3微米的氧化鋯珠通過帶料磨后,由于收集烘干過程中難免會損失質量,加上氧化鋯的本身耐磨性能好,通過簡單的磨損測試很難獲得準確可靠的鋯珠質量磨損數據,而且加入磨料后,后期樣品的清洗非常困難,污染鋯珠樣品作為留樣再檢測用;3)也有用砂磨機或者行星磨將樣品直接純水磨100小時甚至更多,來通過稱量氧化鋯的失重來判別氧化鋯珠磨耗的,雖然鋯珠還能繼續作為產品賣給客戶,但是操作過程中,特別是小球,難免丟失,質量損失又小,加上電子秤本身也有一定誤差,精度越高的電子秤稱量的范圍也是有限制,所以其磨損數據很難作為一個磨耗的可靠值來評價不同批次鋯珠的磨損情況。本發明就是研發出一種能夠定性評判鋯珠磨耗大小,簡單、快捷,對鋯珠樣品零污染,對鋯珠損傷最小的鋯珠磨耗測試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氧化鋯珠磨耗的快速檢測方法,以解決現有其他磨耗測試方法檢測量少,檢測時間長、檢測樣品回收困難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氧化鋯珠磨耗的快速檢測方法,包括如下制備步驟:
1)取樣裝罐:按質量份數比,向球磨罐中加入1份去離子水和1.9~2.1份氧化鋯珠;
2)裝罐水磨:將盛有去離子水和氧化鋯珠的球磨罐放入球磨機中球磨,球磨時間T控制在20h~30h;
3)磨耗檢測:取出球磨罐,通過濁度測試儀測定罐內水體濁度,根據濁度值,判定氧化鋯珠磨耗水平。
優選地,步驟3)中,按水體濁度值不同,將濁度依次分為若干個級別,并分別對應氧化鋯珠的磨耗水平。
優選地,步驟3)中,氧化鋯珠磨耗水平的判定遵循下表規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金琨鋯業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金琨鋯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5605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